海阔故事汇>>徐坤文集
“伊妹儿”是个好东西
“伊妹儿”(E-mail)这种电子邮件,大多数青年人熟悉,中老年人陌生。它
通过电脑网络传递,信写完了,鼠标一点,“刷--”的一下就传了出去。朋友在那
边“哒--”的一声就接收进来,说起来简直就象鬼话一样。它的最大好处是快捷、
方便。(坏处咱们在这里先不讲,现在姑且只讲它的好处。)
从何时起,朋友之间互赠手写体书信成了奢侈举动?大概就是从电脑进入家庭、
人们纷纷换笔、习惯了键盘敲击之后。用惯了电子书信这玩意,再用手写体书信往
来,简直痛苦已极。那种难受程度,比之电话普及之后偶尔还要不得已动手写信的
痛苦还甚。
如果说电话给了写信方式一个嘴巴,那么“伊妹儿”简直就是给手写体书信一
记致命老拳。
这个星期天我共有六封公函和私人信件需要回复。毫无疑问这是由于近一个月
来天气过热、大脑过分懒惰积压所致。有一些作品的授权书要过期了,必须得回;
还有远方朋友的殷殷拳拳的亲切慰问,也必须得回复了。读它们的时候很快感,回
复的时候就很懒蛋。压得实在太久,简直成了一块心病,所以,这个星期天早晨一
醒来,就决定趁一大早起脑子清爽时先干完它们。写信的过程是这样:先在电脑桌
子上挪出一块放下纸笔的地方(2 分钟);找信纸(5 分钟,到处也找不到合适作
信纸的,用来打印的白色上光纸倒比较多);翻信封(2 分钟);找邮票(5 分钟,
东一个西一个,5 角的,1 角的,3 角的,6 角的,凑不齐。现在的邮费计价为什
么这样乱?)找胶水(5 分钟,新的一瓶找不到了,旧的已干涸,拧不出)。坐下
来,发现笔不出油。钢笔早已经遭淘汰,铅笔摆在电脑桌上随时记录信息,经常随
身带着的是原子笔。现在的原子笔质量真没法说,偏偏在你着急的时候它不出油。
通常也是要预备一大把在身边,一个不出油赶紧换另一个。
等到一切准备就绪,半个多小时折腾过去。坐下来写吧。写一个,封一个,以
免同时写多封信时误放的情况发生。在“伊妹儿”里,这种情况就不可能有,总是
写完一个,鼠标一点,存在备发信筒里一个,绝不会搞错。公函回完了,朋友的私
人信件比较费脑筋,要费尽心思,摇曳呀,摇曳,转(读zhuai )词儿。而且朋友
不够意思、不够体贴的地方在于,他图省事,在信皮上不写自己详细地址,以为我
理所当然该将他的通讯处铭记于心。于是,又要增加一个程序:翻开那个密密麻麻
用烂了的通讯录,痛苦地查找他的地址。(知道了这层痛苦,下次我们写信时都规
规矩矩写好自己详细地址。)
哈,终于写完了!这多半天也差不多打发了。别忙。接下来还要抄小路,过天
桥,上三环,顶着烈日,跨过熙熙攘攘的街道,走到马路对面,将它们投进邮局前
的邮筒里。其中还有一封发往海外的信,需要在窗口排队,过秤,盖邮戳。一切程
序才算最后完成了。
从前,在没有“伊妹儿”做比照的时候,这一切过程对我们来说是多么的愉悦
和曼妙!我们发出去问候,邮差层层叠叠过手将它转达,然后我们翘首以盼远方的
回音。回想起来,手写体书信时代的人们,显得多么自在而悠闲啊!(虽然事实并
非如此,只不过由于通讯手段不发达罢了。)他们以写信抒怀为乐趣和消遣,优柔,
从容,自在。现在,一切节奏都变快了,信息轰炸我们的节奏快了,我们抛弃信息
垃圾的节奏也快了,人们普遍惊惊惶惶的,如同雷雨要到来之前的乱飞的鸟。电话
普及之后,习惯了电话褒粥的我们,都会不自觉的对人说:有事来电话。谁也不会
再说:有事请给我写信。有了“伊妹儿”以后,我们都赶忙的给友人发去电子邮件,
首先检讨我们从前频频给人写信的过失说:在一个数字化信息时代,再给别人写手
写体的信,并以此期求同样手写体的回答,简直不啻于是一种道德讹诈啊!
从前,远处的一个儒雅的有点旧时代风范的朋友特别爱写信。写得很密,也很
频。我虽深知“彩笺尺素”是一种古典的文人理想,也很羡慕,但无从模仿。毕竟
这个外部环境已经新到不容我们有半点喘息、并能够喘息出一幅古典愁肠的形状来
了。作为新人,我们只能亮出细长的爪子,刷刷刷的在信息键盘高速路上飞快掠过,
每人都恨不能长出十二根手指头。如何能停得下来,在手写体的格子纸上细细抒情
呢?我们不具备那个底气和本钱哪!虽喜欢收信读信,但却回得慢,一想到那个烦
琐的写信寄信过程,就打消了回信的念头。朋友也并不以我为怪,自己也说不期望
我的回复,仍在写。话是这么说,但他的来信愈多,给我的道德压力愈大。想到自
己如此之失礼,实在惶惶。写回信的决心还未付诸实践,下一次上班时就又接到信。
那会儿我就听得脑子里“嗡--”的一声就大了,心想这下完了,上两封信还没回,
连一点解释回旋的余地都没有了。那一刻我的压力真的是很大。因为我们都是好人,
能够在江湖上潇洒行走,都是因有自己固定的做人和交友原则,对朋友,永远受不
起道德的责备和煎熬。后来就婉转地说,有事尽管打电话给我,我总在家。但因那
是越洋电话,总归有它的不方便之处。再后来就说:拜托,请上网吧,请发伊妹儿
给我,我会天天回答。
是的,收到信,手指在键盘上轻舞飞动,愉快地敲击,一点“即时发送”,信
立即就飞走了,朋友无论在多么远的远方,都能即时看到,那该是个什么愉快滋味!
况且,它占用的,也只是市内电话费和有限的几分钟上网费,不抵一封市内平信的
钱。至于说到“伊妹儿”的缺点之类,可以说,除了便捷之外,人间通讯的缺点,
带上电以后还都有。比如说,电子邮件不保密不保险,难道印刷体信件就敢说万无
一失、敢保证拥有我们一己的私人空间吗?还有用“伊妹儿”写信会出现越写越短
的问题(因为写得过长,难免要出现乱码),句式短,内容也短,在抒情达意上会
觉得不过瘾,但也许会因此改变我们一贯拖沓冗长的文风也说不定。人与人之间的
交流,不在于长短,而在于还在交流着,还在紧密的互通有无。不是吗?说了归齐,
“伊妹儿”真是一个好东西。人真是一个懒东西,而且越懒越聪明,越聪明越懒。
1999年8 月2 日于北京双秀
--------
文学视界
海阔故事汇gsh.yzqz.cn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