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页7行:一九四四年三月五日——“一九四四年”为“一九四五年”之误。(参考次页15行。)
59页倒3行:《何典》广告何“堕落”之由呢!——“由”为“有”之误。
61页左,倒5行:自乾隆五十四年至嘉庆三年络续写成。——“络”为“陆”之误。(大概受“络绎”影响。)
95页右,六行:草根南涧水冷冷。——“冷”为“泠”之误。
此外,132页3行:魏斯乃与旧金山州立大学荒木博士联系,后与旧金山摄影家高桥合作……。我怀疑“后”字后应有一个“者”字,是荒木与高桥合作。如果是魏斯与高桥合作,无须提起荒木。(编者按:经查原文,这里“后”字不误。荒木是个研究者,魏斯与他联系过,稿中因篇幅限制未作交代,致有此误会。)
收到《读书》的时候,我正在看新到的《人民文学》二月号,也是在个把小时之内发现两处错误:
37页右2行:使这小小的茶滩充满了欢乐喜庆。——“滩”为“摊”之误。
85页右,倒9行:他和我说过往的事很少。——“往的事”为“的往事”之误。
我自己笑自己,大概得了错字过敏症。本想写篇文章把这股气泄掉,谁知《错字小议》已经印出来了,而过敏症依然如故。恐怕要等到这个病传染到很多人身上,我的过敏才能消除吧?
一九八二年二月二日
读者·作者·编者
吕叔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