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见原版面
封一
手稿
参见原版面
封二
夏衍
书信
参见原版面
封三
黄裳
三联新刊
书海夜航二集 杜 渐
作者近年发表在报刊上的读书笔记,多是介绍外国文学作品,涉及小说、诗歌、民间文学、科学文艺读物等各方面。唐<SPS=0348>在序文中说:“这不是一般的读书笔记,而是掌故史乘的漫谈,谈的是成书的经过,版本的优劣,插图的变易,观点的沿革,作者的遭遇,………一句话,不限于书里的故事,许多是书外的见闻”。
(1.00元)
书林漫步续编 陈 原
续编集有五十三篇文章,分为四辑:《史林》中的读史札记力图用科学的观点去剖析史实,对外国入侵者无情鞭挞;《语林》十篇,多是有关语言问题的;《艺林》中作者早期的艺术散记,可看出一些时代烙印;《述林》里的杂感、读书笔记和书评等,记录了在书林中漫步的爱书人的一得之见。
(1.15元)
我怎样学习和写作
〔俄〕高尔基著 戈宝权译
高尔基在这本自传体散文《我怎样学习》中,回忆了童年的读书生活,发现“差不多每本书都在前面打开了一扇向着新的和人所不知道的世界的窗户”。他向青年发出“爱好书籍吧”的深情召唤。在《我怎样学习写作》一文中,高尔基提出体验生活和学习文学史知识的必要,还讲到文学语言问题,创造典型的问题等等。
(0.33元)
文明与野蛮
〔美〕罗伯特·路威著 吕叔湘译
这是一本阐明人类文明史的著作,上下古今,无一不谈。读者不仅会感到有趣,而且能由此“认识到所谓文明人有时很野蛮,而所谓野蛮人有时候倒很文明;认识到文明不是哪一个或几个民族的功劳,而是许多民族互相学习,共同创造的;认识到文化的‘宝贵遗产里掺杂了许多渣滓’,要时时提高警惕”。
(0.95元)
基督教的起源 〔英〕罗伯逊著 宋桂煌译
基督教的起源是不是象《圣经》所说的那样?人类是不是从一开始就崇拜上帝?耶酥基督是否实有其人?——本书力图阐明这些问题。作者从人创造了神说起,叙述早期基督教产生的各种社会根源。认为早期基督教是古代腐朽的奴隶社会中的一种群众运动,而耶酥虽然可能真有其人,很多神话传说却是后人附会的。
(1.10元)
封四
1985年第3期,总第72期 - 目录
1985.3 三月十日出版
3 迎新与忆旧(访作家协会顾问夏衍) 黎 安
9 科学的统一是知识发展的大趋势 李昆峰
19 多元的文化与全面发展的人(读《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顾伟铭
28 对“凯恩斯革命”的再认识(当代西方经济理论述评) 梁小民
38 体系上的一个突破(《欧洲认识史概要》刍议) 刘忆江
44 一本被耽搁了三十六年的书 何 知
47 鲁滨逊、唐敖与两种文化(文化史比较研究浅谈〕 包遵信
53 文学研究思维空间的拓展(续)(近年来我国文学研究的若干发展动态) 刘再复
72 《邓肯论舞蹈艺术》读后 王子野
79 一幅资产阶级“体面”家族的大型画像(读萨克雷的《钮可谟一家》)张 烽 张艳华
83 品书录
经济手段与科技发展(顾昕)——亚当·斯密传记名著(梁青)——有特色的综合科学史(刁培德)——丝路落花到里昂(刘勇)——启人后学的注本(陈如江)——传统与时风,感情与考证(王依民)——开向辉煌生命的窗子(黄集伟)
94 书 讯
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情况介绍(晓丹)
96 读书小札
汤寿潜(劳柯)——科学与人(李新华)
43 “三岔口”(漫画) 丁 聪
99 《喧哗与骚动》译余断想(著译者言) 李文俊
108 弗洛伊德和他的后期著作(著译者言) 林 尘
112 一本现代化比较研究的导论(国外“比较现代化”著作述评) 丁学良
117 人和书(旅行纪事.那慕尔、布鲁塞尔) 陈 原
123 不知疲倦的探索者(悼念有吉佐和子) 李德纯
127 海外书讯
E.科索夫《科学研究和研制的集约化》(东林)——巴斯通《圣经别本》(徐海昕)——厄普代克编《一九八四年美国最佳短篇小说选》(叶子)——短讯九则
135 清刻之美(书林一枝) 黄 裳
142 两部我国前所未有的古代家具专著 朱家
149 求疵录
“琥珀”(秦京午)——跟老舍开玩笑(刘季星)——关于《吴晗传》(朱树锦)
151 读书信箱
“所谓‘大内档案’这东西”(劳家,赖世鹤、范垂学)
155 读者·作者·编者
关于《谈袁水拍的诗歌》(高泳源、刘兰芳)
156 编后絮语
157 新书预告
补 白
好的开端(徐有威,18)——关痛痒的品书录(戎椿年,52)——念念不忘“开明”(刘宏图,71)——“山色有无中”(王依民,78)——“我们认为……”(姜云生,148)
封二、三 手稿 书信(夏衍 黄裳)
封面设计 丁 聪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