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我国书籍的这种情况有其历史渊源。古人陆世仪说过:“君子之于天下也,功不必自己出,名不必自己成,苟吾书得行,吾言得用,使天下识一分道理,享一分太平,则君子之心毕矣。”这样,“虽有著述,未尝据以为私,而必以公诸天下,书不自署名,亦固其所。”(转引自张舜徽《广校雠略》)以后,署名问题多少有所改变,但在“文革”期间,这种狭隘的封建观念又发展到了极点,许多明明是私人著述,却署为集体创作,不然便有追求个人名利之嫌。至于作者的情况,除非他是个名人(其实名人倒不介绍也可以),一直是不作介绍的。
现在许多观念正在改变,时代要求信息传递快、交流快。我相信,如果现在在书中对作者进行介绍,人们再不会认为这是作者企图“据以为私”,相反能给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交流提供许多方便。我们期待出版界能迅速改变这一局面。
补白
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柳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