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实集》在探索某些难度较大的研究课题上也有可喜的收获。鲁迅研究,是现代文学研究中重要的也是难以突破的课题,《鲁迅小说的历史地位》一文,站在中外现实主义文艺思潮合流的历史高度,论证“鲁迅的现实主义属于一个新的时代”。在具体论述中,作者并没有机械地列举中外现实主义理论形态的演变,而重在挖掘鲁迅小说所包蕴着的现代意识与现代无产阶级思想意识的内在联系。作者从中外文艺思潮相互渗透的分析中立论:作品“实写人物,用的是现实主义;虚写寓意,用的是象征主义”。对历来争议不休的问题做出了自己的解答。
本书还体现了作者近年来对于现代文学综合研究的努力。如《文学·政治·人民》一文纵论近代、现代文学发展过程中文学与政治的离合状况。《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中的几个基本问题》中“创作方法的演变与文学流派的发展”一章,综合研究了现代文学史上多姿多彩的文艺思潮、流派,各种各样的创作方法相互消长的流变史。这些,不仅是对五四时期影响极盛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文艺思潮与创作方法、左联时期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和流派的综合研究;也是对稍纵即逝的三十年代现代派文艺思潮与流派及国统区一度出现的浪漫派的发掘。
《求实集》的研究视野还延伸到当代文学领域。这是因为在现代文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当代文学,与现代文学有着多方面的历史联系,因而,对于现代文学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的总结,必然成为现实文艺创作所借鉴的思想资料,而且,只有把现代文学研究与对现实文艺状况的思考结合起来,才能体现现代文学研究的实践性与时代感。在这方面,作者努力是一以贯之的。
当然,作为拨乱反正时期所产生的文学论文集,《求实集》也有不够扎实深入之处。如在分析《阿Q正传)“悲剧和喜剧的出色的结合”时,论者仅列举了小说悲喜剧结合的构成成分,未能升华到美学理论的高度对此作出进一步的理论探讨。研究这个问题,不仅需要分析《阿Q正传》悲剧与喜剧相结合的构成成分,而且应该探讨这种构成的因素和必然性。即,不仅联系阿Q的悲剧命运,恐怕还重在联系鲁迅的创作思想,尤其应从阿Q性格含蕴中的“喜剧性”与中国封建社会、特别是近代社会长期形成的民族意识和时代心理的联系,作出自己的解释。“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笔谈”一组文章,涉及到许多有待进一步研讨的文学现象,这只表明论者的思考,还缺乏具体的论证。当然,要求一部文学史论文集对它所涉及的全部内容都须有严实的研究,只是读者的希望。何况,《求实集》已经对于中国现代文学作出了许多广泛而独到的研究。
(《求实集》,严家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一九八三年十一月第一版,1.00元)
品书录
李俊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