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见原版面
封一
手稿
参见原版面
封二
巴金
书信
参见原版面
封三
钱钟书
人民出版社新书
宋明理学史(上册) 侯外庐等主编
论述重要的或比较重要的理学家思想、辩章学术、源流考竟,重在说明学者的传衍、师承及各派之间关系。上册包括宋、元部分,探讨“性与天道”为中心的哲学问题,也涉及政治、教育、道德、史学、宗教诸方面问题,对其“宋明理学”诸范畴、命题等问题也有阐释、论述,对研究中国思想史、哲学史有一定参考价值。
(〔平〕二·九○元 〔精〕四·四○元)
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三册) 冯友兰
论述两汉时期的哲学发展状况。谈及贾谊、董中舒、扬雄、恒谭、王充、仲长统、王符及《礼记》、《淮南子》、《盐铁论》、《纬书》、《白虎通》等人物和著作。此为修订本,比原著增加《绪论》等章节,并提出“中庸之道”亦有“辩证法因素和实践价值”等新的观点和看法。
(三·四○元)
简明宋史 周宝珠 陈 振主编
从赵匡胤建国到元灭南宋这一历史阶段内宋王朝一代的断代史。对宋代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地主阶级内部的变法运动、当时我国境内的少数民族政权、主战派和主和派之间的斗争、以及两宋时代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做简明的叙述。
(三·九○元)
洋务运动史论文选 阮芳纪等编
收论文三十二篇。内容涉及洋务运动的性质,洋务运动与国外资本、民族资本的关系,洋务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以及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洋务活动的分析评价,并附《洋务运动史报刊文章索引》。编者汇编这些有代表性的论述,意在促进洋务运动史研究的深入。
(四·○○元)
中国哲学发展史(秦汉) 任继愈主编
论述秦汉哲学思想的演变和发展。认为从《吕氏春秋》起,黄老思想、陆贾、贾谊、司马迁等人的哲学,探索了封建帝国统治思想;从西汉武帝独尊儒术到东汉章帝白虎观会议,确立和巩固了汉朝统治思想;而东汉末年的批判思潮为后来魏晋玄学准备了思想条件。宗教神学占据当时思想统治地位,笼罩着、影响着哲学,这是秦汉哲学的特征之一。
(四·六○元)
中国古代史(上) 刘泽华等编著
分十四章叙述中国原始社会到隋唐的历史。论及各个历史时期社会制度的演变、各朝政治的兴衰、经济的发展、阶级关系的变动,以及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时,也涉及了中外文化和经济交流等问题。对历次农民起义也设专门章节论述。
(四·九五元)
封四
1985年第8期,总第77期 - 目录
1985.8 八月十日出版
3 科学动力学·思想动力学·社会动力学 忻剑飞
12 不完备性定理:一切知识的中心(读《GEB——一条永恒的金带》) 郑毓信
17 历史哲学面面观 王晴佳
28 重读张闻天同志的《庐山发言》 李 锐
39 读三叶的《未必佳集》 林斤澜
45 神酣意热话《醉乡》(写给孙健忠同志的一封信) 凌 宇
53 品书录
成功之路(顾昕)——生活之树与理论之果(山路)——逻辑实证主义的教科书(赵前)——探索美感的心理机制(李民炯)——古代建筑理论与文化基本精神(赵丽雅)——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创作论”(王英志)——《随想录》的基调(谷林)——研究人 再现人(叶式生)
65 读书小札
知识反思:硬件与软件(吴方)——对《燕赵悲歌》创作得失的思考(李慰饴)
27 新领导作动员报告图(漫画) 丁 聪
72 深刻的片面(评论的评论) 黄子平
77 人·符号·文化(卡西尔和他的《人论》)(著译者言) 甘 阳
84 笑话里的语言学 吕叔湘
92 《周报》沧桑录 柯 灵
105 现代化和不同社会的结构(国外“比较现代化”著作述评) 丁学良
119 人和书(旅行纪事) 陈 原
126 真正的短篇小说艺术家(介绍安德烈·杜勃斯) 董鼎山
131 访哈佛大学中国文学教授韩南 骁 马
134 美国人种种(译余废墨) 董乐山
137 海外书讯
温迪·马丁《三位美国女诗人》(金莉 秦亚青)——爱德华·理查森《吉西传》(叶子)——短讯八则
144 读书献疑
关于乔姆斯基(李明)——接受美学的开山鼻祖(姜云生)
148 求疵录
未写这么多(陈仲丹)——误马为车(许福谦)——叶梦珠生卒年(陈宝良)
150 读者·作者·编者
一篇好文章(李美 张顺元)——关于凿齿的风俗(黄鸿光)——效果不错(华灯)
152 《读书》服务日之页
“服务日”新书录(金香)——本月新书
160 编后絮语
补 白
不必删去原有序跋(晓晴,16)——《陋吏铭》(朱墨,44)——误注两例(及粹,71)——注明版本依据(蒋金根,76)——俞平伯话贵妃(盖国梁,83)——有青橄榄味的散文(金欣,118)——易卦爻辞(陈元胜,130)——无愧于原著的书评(王少梅,136)
封二、三 手稿 书信(巴金、钱钟书)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