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这套丛书的头尾,怕还未能满足当前读者的时需。半个多世纪以前的旧籍,今天的老年读者或许对于作者的了解问题并不大,但在中青年读者方面,总难免感到隔膜与生疏。因此,尽管丛书主要是搞复印新刊,倘若在每种书的前面,对有关作者的生平事迹和研究状况作些纯史料角度的介绍的话,那么,读者一打开封面,“读书知其人”的兴味随即而至,其效果肯定会比如今的简短《出版说明》要好得多。
《走向世界丛书》每种前面都有一篇很好的序文,对于知书知人作出了可贵的努力。《旧籍新刊》丛书在这上面未免欠缺。例如,《清代朴学大师列传》上下册,售价六元多,知书者固然会慷慨解囊,可是对作者缺乏了解的青年读者,不少人就会被陌生感所隔开。实际上,该书作者支伟成在生前曾有神童之誉,自幼读书,过目成诵,可惜在二十多岁的盛年就过早地病逝了。碧落黄泉,茫然痛哉!这位作者著述之丰,同样令人喟叹:除了这部列传以外,还有《晏子春秋》标点注释八卷、《庄子校释》附庄子研究共四卷、《管子通释》附管子研究共二十五卷、《墨子综释》十五卷、《商君书之研究》五卷、《吴王张士诚载记》五卷以及《尚书去伪》等书。《旧籍新刊》如在开头作些有关介绍的话,肯定大受欢迎的。
而且此书结尾,我以为应当增编个“人名索引”为好。全书二十五卷,虽依当时学科和流派分门别类,但传主多达三百七十余人,检索仍有所不便。
打个比方,《旧籍新刊》象是陈酒灌新瓶,没有上面说的所谓头尾,酒香依然存在,可要是有了理想些的头尾,那末一开瓶口的封泥,更会香气扑鼻,而且灌肠之后,回味浓烈,岂不更妙。
补白
顾承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