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对于人的主体性研究,这是当代西方学术思潮的主要特征之一。这一研究,意在探求作为人类和人类文化依据的先在之根,以便重新认识和改塑人与世界、人与社会的关系。这方面的研究大体可以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由陈维正主编的《现代社会与人名著译丛》,选择现代西方著名学者在微观研究方面的一些有代表性的著作加以翻译,将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在近期出版。列入该译丛第一批的有:〔美〕威尔逊的《论人的天性》,〔瑞士〕荣格的《寻求灵魂的现代人》,〔美〕霍妮的《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美〕弗洛姆的《健全的社会》,〔美〕莫里斯的《人类动物园》,〔美〕贝克尔的《反抗死亡》,〔美〕蒂利希的《存在的勇气》,〔奥〕阿德勒的《理解人性》,〔英〕罗素的《婚姻与道德》,〔德〕马丁·布伯《关于人的知识》,以及《弗洛伊德论焦虑》等十三种。这些书从不同的角度对人的本质、人格本能、潜能、情感、价值、需要、信仰等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力图揭示现代人在现代社会中的精神状态,并对这种精神状态在未来的演变作出了预测。从中不难看到,即使在对人的主体性的微观研究方面,也汇聚了多种学科,体现了当代学术演进“科际整合”的特点。另一方面,这些书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当代西方在社会文化方面的深刻危机。
补白
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