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见原版面
封一
国外版画
参见原版面
威尼斯风光 阿曼作
鼓手 约翰·纳许作
参见原版面
月色 柏力先作
春 约瑟夫·克劳作
封二 封三
阿曼/约翰·纳许//柏力先/约瑟夫·克劳
三联新刊
笑的历史 〔法〕诺汉著果 永教等摘译
本书探讨“笑”的理论。叙及什么是“笑”,笑的词汇、笑的原因及众多研究笑的哲学家及其观点;介绍古往今来不同时期、不同民族笑的活动及其方式;收集世界各国广为流行的逸闻趣事,且配有多幅外国漫画作品和古今艺术品的照片,读后令人于一笑之中悟出人生的哲理。
(二·二○元)
婚床 〔美〕布雷多克著 王秋海等译
这本具有传奇色彩的小书描述世界各国自古至今男女之间择偶、求爱、热恋、结婚的风俗习惯。作者在叙述中穿插了许多关于爱情的美丽传说和动人故事,并把这些现象上升为理论,分析人类性爱的发展史、人类在婚姻中的心理状态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一·四五元)
张大千的艺术 包立民编
张大千认为“作画如欲脱俗气,洗浮气、除匠气、第一是读书、第二是多读书、第三是须有系统、有选择地读书”。作为老画家的朋友、学生’回忆了与张大千的交往和他走过的艺术道路。指出他高超的艺术造诣,吸收融化了大量的其他语言艺术和形象艺术,作为他艺术养料的内在精神,这些也是有志于中国画的青年应当注意的。
(一·二○元)
书味集 姜德明著
“读书文丛”之一。作者多年从事“五四”以来新文学史研究,他从一本著作、几则广告,甚至并不起眼的一件小事率性而谈,虽无宏篇大论,却涉及现代文学、美术的大量作品和事件。对鲁迅、茅盾、巴金等著名文学家及一些少为人知的文学青年,以及潘汉年早期文化活动的叙述,反映了现代文化运动的一个侧面。
(一·七○元)
香港、香港…… 柳苏著
作者久居香港,多年观察香港社会诸象,写下这七十四篇短文。他摄取足以表现香港社会风俗人情的各种事物,详介细描。号称“东方之珠”的这一地区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世态人情,在书中应有尽有。文章不猎奇、不媚俗,冷静客观、又不乏识见。作者希望读者能将她作为认识、了解香港的“小百科”。
(二·二○元)
封四
1987年第1期,总第94期 - 目录
1987.1 一月十日出版
3文化三型·中国四学 金克木
11从中国的《忏悔录》看知识分子的心态与人格(旧书新谭)(读《远生遗著》述感) 许纪霖
21中古神学的理性之光与西方法律传统(《阿奎那政治著作选》读后) 梁治平
30 经济自由主义思潮对话·经济人(谈勒帕日《美国新自由主义经济学》) 张维平 伍晓鹰
38美国梦、日本热、英国病及其他 杨 沐
48 接受美学的真实意图(著译者言)(《接受美学文选》编后) 刘小枫
53“走向冬天”(北岛的心灵历程) 吴晓东
60 未甘术取任缘差(杨绛《记钱钟书与<围城>》读后) 张明亮
68 糖果宴和自由民的选择(谈林错旧体诗集) 舒 芜
73荒诞·反抗·幸福(加缪《西绪福斯神话》译后)(著译者言) 郭宏安
81密尔顿·蒲柏·布莱克(读诗随笔之一) 王佐良
87雍正与吕留良(书林一枝) 黄 裳
94 艺术永远青春(从《朱屺瞻年谱》说起) 黄苗子
98 品书录
两种张元济传记简评(柳和城)——古代经济史的入门钥匙(萧国亮)——近代史上小资料(谷 林)——《周易》可作古史观(徐建融)——体旧诗新(林东海)——“力”和“生命总体”的美学(李旭)——音乐社会学说略(曲 日)——《古文观止》与《才子必读古文》(祝凤梧 柏 青)
111读书献疑
《中国历代服饰》一疑(曹志君)
29婆婆:“怎么能没有光明的尾巴?”(漫 画) 丁 聪
112一个后结构主义者眼中的尼采(西书捃华) 汪堂家
121哈佛教育思想考察(哈佛读书札记)(兼评鲍克校长《超越象牙塔》) 赵一凡
130作为严肃文学的传记 董鼎山
135“我是非洲文学的一部分”(记沃莱·索因卡) 朱世达
139海外书讯
奥因·奥贡巴《变革运动》(王三槐)——海明威遗著《伊甸园》(叶子)——短讯六则
147我们时代的文艺理论(续完(评刘再复近著兼与陈涌商榷)) 林兴宅
152读者·作者·编者
也谈性意识(尹 导)
154读书服务日之页
新书录(金 香)——新书目
160编后絮语
补 白
关于“刑天舞干戚”(杨树彬,10)——求“真”记(顾承甫,67)燕口拾泥(辛竹,72)——“新知文库”第二辑书目(80)——《山晓阁古文选》(王芸孙,120)——诗品与人品(顾鉴明,134)——《存在与时间》、《存在与虚无》中译本即将出版(159)
封二、三 国外版画
封面设计 丁 聪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