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学外国哲学不一定要依照外国人的学习程序,可以先着重学习自己所缺乏而人家习以为常的。例如欧洲哲学中有的和几何学是一类模式,这对我们可能是要先学的。柏拉图、笛卡儿、斯宾诺莎、莱布尼茨都看重几何学。亚理士多德、康德、黑格尔也是这样,不过把几何换成逻辑,好象解析几何。这一套我国不是没有,而是没发展,不习惯。至于欧洲哲学中不属于这一类的也不止一套。培根、洛克、休谟在一边,中世纪的神学家和贝克莱在又一边。有的同犹太、阿拉伯、波斯、印度的哲学思想可以相联,好象是定理天上来不求证而自证的另一种数学。所有这些要另案办理,用另外的学习法。还有尼采、叔本华、柏格森、杜威、罗素、胡塞尔、海德格尔等一百多年来的,尤其是近几十年的,学习法又要不同。不论学习什么,先要知道自己。不明白自己的思想底子而去学人家的,很难学进去,或则进去了又出不来。好比在宣纸上画油画,吃力不讨好。不妨编一本为中国一般人读的外国(先是欧洲)哲学浅说,跳出外国和中国的学案格式。要用自己的对照,但不要套。
补白
辛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