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翻检《西安事变与第二次国共合作》图集(长城出版社一九八六年版),第47页蒋介石一行一九三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在茂陵群碑间》一段注明照片的文字中,十个人的姓名九个人写出,唯独其中一人缺如。看到这里大惑不解。此书的《后记》不是明明白白写着:“提供了历史事件、景物和人物的真实画面,再现了历史的本来面貌,……但还须有简要的文字说明,方可取得背景清楚、文图并茂、相得益彰之效”,以“×××”置换真姓实名,显然是不符合编者上述要旨的。因为这不是查无实据计出无奈,而以×××搪塞,乃有意为之之举。为什么要隐讳?是尊者长者,不象;疏者远者,似又不必;敌者奸者,也不妨标示姓名。总之,作为一本历史图册,要以反映历史真实面目为己任。编、选、注,都离不开“存真”两字。史家刘知几谓“不掩恶,不虚美,书之有益于褒贬,不书无损于劝诫”。我想,秉笔直书,恐怕也应是马列主义史学原则的题中应有之义。
补白
荣耀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