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破镜重圆”的典故,大概是有根据的,并非隋唐人士的凭空创造。我不知钱先生所藏之古镜到底是哪一种;如若是古人殉葬用的铜镜(现在流传下来的古镜以此类为多),那便是小而厚的,当然不是轻易可以“破”的,但是,《杨素》及《启颜录》中所说的铜镜,显然是日常所用的,这种铜镜与殉葬所用的恰恰相反,是大且薄的。这类家用铜镜就有了摔破的可能了。又因为铜镜不比玻璃镜子,时间久了会自己生出铜锈来,原先闪亮的镜面便黯然失色;这时,就需要重新磨亮它。古时干这一行是有专门职业的,清末民初在一些地方还可看到。铜镜磨得多了,就会越来越薄,薄镜堕地而破,合情合理。
另外,古代还有“补镜”的,乃是指铜镜面上出现了沙眼或小缺损,就请这类匠人补好。所谓“破镜重圆”,并非仅仅指两人各持一半,相见时拼成一块完镜;完全有可能是重新补铸在一起,甚至看不出裂痕;尽管那样要麻烦匠人费时费力得多了。
补白
沈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