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革命的问题也是该书理论思索的焦点。这种思考是层层深入的,尤其集中在“科技革命与人的发展”这个主题上。有三个问题,提得新颖独特,启人深思:(一)主体活动的双重效应问题。随着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主体的能力如磨快了的双锋利剑,为善或者为恶都以一个新的规模和数量级出现,主体活动产生的正负双重效应都增强了:一方面是人征服自然、造福人类的能力空前强大;另一方面则是核战威胁、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生态破坏等全球性问题突出出来。(二)主体自我意识的双向发展问题。人类实践能力的增强,势必回归为人的自我意识的发展,表现为两种指向:一方面是向外扩张,尽可能使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另一方面则是向内反思,通过自身的对象化存在反思内心精神世界的奥秘,更好地塑造自身。(三)人的发展的双重趋势:一方面是社会化倾向,日益打破了“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封闭状态,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系之网愈益密切化、广泛化、普遍化;另一方面则是人的个体化趋势,要求充分肯定人的个性,保证个人的独立自觉权,尊重个人的独创精神。这两种倾向又是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社会化的高度实现必须以个体的充分发展为条件,而个性的充分发展也必须以高度社会化为依托。
社会主义的改革问题,尤其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也是全书思索的中心。编者既没有简单地用直接经验在这个问题上,否定科学理论,也没有僵化地用传统理论来剪裁活生生的实践。为了解决理论与现实的这一矛盾,本书审慎地探索理论过渡到现实之间的中介环节,探寻这一过渡的具体轨迹,从而在理论与现实之间架设桥梁。不仅如此,本书还试图依据当代社会主义的新鲜实践,探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系的运行机制。提出了一系列有意义的新问题:计划机制和市场机制的联结和协同作用,是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理论的中心枢纽;商品经济的最主要运行机制——市场机制同时成为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肌体;计划经济所选择的调节生产的市场机制必须是功能齐全的市场机制,因而包含着整个经济运行机制的转换,市场机制的发育健全;以市场机制为基础,计划机制为主导,计划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问题。
如何借鉴当代西方思潮,回答他们提出的种种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面临的迫切问题。马克思主义是严整的世界观,同时又是开放性的科学,它的思想行程决不能离开人类文明的金光大道。在十九世纪马克思主义诞生时期固然是这样,在二十世纪马克思主义大发展时期理应更是如此。该书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西方哲学、经济学、社会主义思潮之间的关系,采取了有分析、有批判的科学态度。以哲学为例,该书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借鉴西方哲学不仅可能,而且必要。原因就在于,现代西方哲学思潮在局部上包含不少合理因素:一些哲学流派提出了一些新问题,开辟了某些新领域;把一些哲学问题深化和推进了;它们虽然分别看来有许多无法解决的内在矛盾,但从综合的历史的角度来看,却反映了科学认识运动的逻辑。在当今时代,现代西方思潮面临的问题,有许多实质上是理论思维和整个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我们应当和他们进行同步研究,借鉴他们的有益成果,做出自己更好的回答。当然在这种借鉴中,马克思主义作为一门科学,需要保持自己的原则立场和发展轨迹。
历史在前进,社会在发展,《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一书启迪我们:立足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吸收当代人类科学的最新成果,使马克思主义不断充实和完善自身,永葆其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许征帆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一九八七年第一版)
品书录
王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