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日读《西省暗杀考》,更感受到这种痴痴的寻求。在苍茫深远,草梢都脆硬地挺着矛刺的平野上,张承志找到了一个极粗犷的故事框架:一场血流成河的屠杀,引发出前后四十年在极隐秘的背景下组织的暗杀,有意思的并不是几次暗杀行为,而是呈线状发展的暗杀过程。这过程串连着一个又一个人物,四个人物组成一个梯形,每个人物的暗杀过程都组织成一个极壮丽的空间,每个空间又为着下一个空间的发展。起先是师傅,那个神秘的尔麦里,师傅身穿那件鲜艳的血衣,开始交付那件事情,师傅的交付是由静坐完成的,交付完毕那件血衣溶成一片血泊。师傅下面是竹笔老满拉,他还没接近对手就被抓获,在刑场上交付后却没有了首级。竹笔老满拉下面是喊叫水马夫,他暗杀成功,但剁烂的那颗头颅却也不是暗杀对手左屠夫。喊叫水马夫在子夜清时一派空明中又依靠他的斧柄把事情交付给主人公伊斯儿。伊斯儿接替这神圣的暗杀后,对手左屠夫恰恰已自己身毁。伊斯儿寻找机会,想宰左屠夫后人,偏偏最终遇到了革命党,彻底根除了暗杀对象。这整整一个过程,四十年。四十年在伊斯兰教中正好是一代光阴。当时被屠杀的首领马化龙预言四十年后有人为他报仇,他的预言灵验了。但复仇的口唤恰恰又并没落在不断前赴后继付出了极大代价的一棵杨这个暗杀教派身上。
张承志通过强烈的对比来展示其中的悲剧效果。灭绝人性的屠杀,形成凝成砣一样的铅重的背景。在这样的背景下,是一个又一个活生生的热血形象。他们都带着荆轲那样的壮士气度,从容地前赴后继。与他们的精神相对比,偏偏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最终伊斯儿没有血衣的口唤,他伐倒了那棵大青杨。张承志通过这种自始至终的悲剧氛围,突出了整个儿回教的那种民族精神。这精神由极强烈的人格力量组成。极有力度的精神让整个儿悲剧的氛围一衬托,显得特别动人、感人。近来很少读到这般震撼人心的作品。
在这整个暗杀过程后面,我觉得涌动着像岩浆一样滚烫、粘稠的东西。我感觉,它就是张承志这几年所要苦苦寻找的东西。黄水似乎也是那样的粘稠,西北的风似乎也是那样滚烫。它是在民族的骨髓里流动的那么一种东西,是它在那儿震撼人心。
张承志这些年一直痴迷着梵高。记得他从日本回来,一连写了三个短篇,其中的《残夜》,活脱脱就是梵高那种通体幽蓝的夜的意象描述。以后他的《金牧场》出版,他自己设计用梵高的《播种者》作为封面,使这本书都燃烧着奔放的黄色火焰。而这篇《西省暗杀考》,又令人想起梵高那辉煌饱和的黄色和无底洞一般深的蓝色基调。张承志通过梵高,确实学到了许多东西。比如那用刻刀堆上去的颜色,那像日本版画中锐利的轮廓线,那种画面的神秘气息背后透出的强烈的、令人颤栗的通体的亮。但我想,最重要的恐怕还是梵高身上那种激情所产生的力度的传染。也许,是梵高使张承志看到了辉煌的黄色的那种价值,才引发了他这几年的苦苦寻找吧。
莫言的小说也充满了色彩。他的东北高密乡在他的笔下,呈现出那么鲜润的绿。那绿莹莹的蜃气,那高粱秆上密密麻麻的绿莹莹的水珠,那像缎带一般在绿高粱中流动的河。平平常常的高粱叶子,在他的笔下,能分离出异常丰富的色彩层次。
莫言的小说,经常用两套语码勾勒出两个层次不同的生存空间。一个是由鲜润的绿色为主色调的东北高密乡。那里鸟语花香,空气像水晶一般透明,到处飘拂着蓬勃生长着的绿色植物分泌出的诱人的香气。另一个则是由酱灰色为主基调的城市。其中则充满着尘垢,噪音,空气是被污染过的,到处是肮脏的人与人之间的争斗。两者形成强烈的对比,而就在这种对比中,莫言自己极强烈的精神素质凸现了出来。莫言的心其实极脆弱。他一直眷恋着他心目中那个纯净明亮的高密乡。对现代城市,则有一种透入骨髓的恐惧。
《你的行为使我们感到恐惧》是莫言力图对一九八八年自己的创作有所突破的一部作品。这个作品由三个层面组成。首先是语流的组织。莫言在作品外壳使用了叙述角度的不断变幻和交接,使叙述围绕着作品内核形成一种旋转的光束的感觉。而叙述是围绕着吕乐之展开的,吕乐之成为光束的凝聚点。不同的叙述角度从不同的视角展示吕乐之这个形象的各个方位,使它凝立在纷乱的光束之中,被旋转的光束照得通体透亮。这个吕乐之,骨子里是土生土长的高密乡人,而现在又是闻名遐迩的著名歌星。他从平庸的乡土挣扎到魅力十足的城市。一边是平庸的乡土,一边是充满魅力的城市。一边是平凡的但又是“辉煌”的骡子;一边是走出平凡走到了时代前面的民歌歌唱家。莫言把所有笔力都集中到这个形象身上,这个吕乐之并不出场,在各种各样的光束下他显然又极具典型意义。通过第二层这个聚焦点,进而才透出那种巨大的恐惧。这是吕乐之所面临的恐惧,是吕乐之这个形象本身产生的恐惧,也是以吕乐之这个形象为中心,整个儿背景所形成的恐惧效果。这种恐惧的效果通过吕乐之的形象,通过语境的组织,组成了一个磁场;又通过旋转的光束使它成为弥漫状的东西。于是,作为读者,谁都无法逃脱它的笼罩。
这个作品通过情绪的把握,情绪的渲染和情绪的弥漫,同样透出了强烈的、令人颤栗的效果。令人颤栗的效果首先产生于吕乐之这个在浊流中挣扎得充满绝望的具体形象,随后才是由这个形象所带出的笼罩全篇的氛围。在这个作品里,莫言并没有鲜明地组织两个不同颜色的空间的对比。他把两个空间的对比交叉在一起,在这种交叉中,他那颗脆弱的心暴露无遗。这里,表面的色彩效果可能弱于莫言以前的作品。但我感觉,其中的色彩其实已洇在了表面效果之下,这种色彩效果相比表层的色彩,要显得更为深沉。
与这两个凝重的作品相比,《爱情故事》这个标题显得格外轻松。同题创作,从《临街的窗》开始,已在这几年成为一种时髦。有意思的是这么一个标题,鲁迅文学院这一期研究生们面目各异的答卷。作品其实都是每一个人的真诚写照。从这一角度,不同的爱情故事透出不同的品格素质,也就是在看不同的作者面貌。一人有一人的形态,一人有一人的嘴脸,集在一起倒是五颜六色、极其丰富。把张承志的暗杀与莫言的恐惧与这各式品味的爱情摆在一起,阅读行为可以得到调节,也会有很有意思的效果蔓延开来。当然,其滋味只能由您自己细细品尝。
(张承志:《西省喑杀考》,《文汇月刊》一九八九年第六期;莫言:《你的行为使我们感到恐惧》,《人民文学》一九八九年第六期;同题小说专辑:《爱情故事》,《作家》一九八九年第六期)
朱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