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本NHK广播舆论调查所的调查,日本人所喜欢的二十名外国历史人物中,有两个中国人。一是孔子,居第十位,这是理所当然的吧,虽然与独占鳌头的被暗杀的美国总统肯尼迪相比,座次未免靠后了点儿。最近,著名作家并上靖出版了小说《孔子》,颇受欢迎,也反映了孔子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地位。另一个,位居十九,这可是我们中国人料想不到的历史人物——杨贵妃。
日本有关杨贵妃的传说,源于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日本人爱读唐诗,尤其偏爱白居易,早在他还活着的时候诗集就传到了日本。而我们的诗圣杜甫,大概是到了元末明初才在日本走红。白居易对日本文学的影响是相当大的,特别是《长恨歌》,与日本的(据说也是世界的)第一部小说《源氏物语》关系极深。
日本人喜爱中国的古典诗文,但往往和我们大异其趣。
在日本的书店和图书馆里,总能看到《菜根谭》一书,其档次,似乎不在《老子》、《论语》等经典之下,这也要令我们中国人惊讶一下的。
《菜根谭》,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明洪应明撰。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其里贯未详。”在明史传记中不见其名其事。最早把此书介绍到日本的,是儒学家林瑜(号荪坡,一七八一一八三六),于一八二二年翻印了中国刊本。此后百余年来,注译者接连不断,版本非常多,一直为日本人所爱读。举其要者,如:《菜根谭》,近藤文粹评点,一八九八年;《菜根谭讲义》,山田孝道著,一九○八年;《莱根谭详解讲义》,久保天随讲述,一九一○年;《菜根谭》,山口察常译注,一九三四年;《菜根谈》,鱼返善雄译,一九五五年。
近年来常见的版本有久须本文雄译著《菜根谭》(讲谈社版)、今井宇三郎译注《菜根谭》(岩波书店版)、守屋洋著《新释菜根谭》(PHP研究所版)等。
不过,以上所举者都还有些学术味儿,而日本人读了这么多年《菜根谭》,是把它视为接人待物、修身养性的课本的。日本民族历来重视集团意识,为维护这种集团性,自我修养是至为重要的。不仅《菜根谭》,连《论语》《孙子》《老子》乃至《三国志》《水浒传》,日本人也都是这么来读的,从中探求人际学、领导学。经营学等。所以,在书店或图书馆里查找有关这些书的著述,常常是挤在教养、伦理、经营等类别中。一位“孔子第七十五代直系子孙”留学日本,著有《孔子的经营学》一书,倘若在国内,恐怕编辑们对这个题目要大摇其头的吧。在这方面,大概思想家安冈正笃(一八九八——一九八三)可算是大家。他是日本政界财界领袖们的精神支柱,当年的吉田首相长他二十岁,也呼之为“老师”。他就是经常用中国的经典来启迪、教化那些领袖们的,可谓彻底的“古为今用”。
所谓菜根,语出宋汪信民:“人能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三峰主人于孔兼为《菜根谭》题词,说:“谭以菜根名,固自清苦历练中来,亦自栽培灌溉里得。其颠顿风波,备尝险阻,可想矣。洪子曰:天劳我以形,吾逸吾心以补之;天<SPS=1821>我以遇,吾高吾道以通之。其所自警自力者,又可思矣。用是以数语弁之,俾公诸人人,知菜根中有真味也。”
明中期以后,盛行三教兼修,即以儒家教养为基础,并通晓道佛二教。洪自诚把三教合一的处世哲学,用简要的语录来表述,积三百五十七条,成就了《菜根谭》。语录这种文体,在明末很流行,如思想家李卓吾的《枕中书》、吕坤的《呻吟语》、 陈继儒的《晚香堂集》、屠隆的《娑罗馆清言》等。日本学者也著有这类作品,如佐藤一斋(一七七二——一八五九)的《言志四录》、龟谷省轩(一八三八——一九一三)的《霜钟清音》。
《菜根谭》一条条道来的为人处世的箴言确有些“真味”,虽难免圆滑或消极之讥,但还是可读的,例如:
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
学者有段兢业的心思,又要有段潇洒的趣味。若一味敛束清苦,是有秋杀无春生,何以发育万物。
做人,无点真恳念头,便成个花子,事事皆虚。涉世,无段圆活机趣,便是个木人,处处有碍。
国语辞典热
日本的辞书出版是相当可观的,近两年更兴起“国语辞典热”。一般的书店里,国语辞典往往都不下几十种,大大小小、五颜六色地摆在那里。不过,也有人说,日本的英日辞典编纂够水准,为世界公认,相比之下,本国语文辞典倒落后些。
在大型国语辞典中,岩波书店的《广辞苑》自一九五五年出版以来,已销售八百五十万部,是同类辞典中普及率最高的,被誉为“国民的辞书”。但三省堂要打破这种一花独放的局面,在一九八八年十一月推出的《大辞林》,反响热烈。一年来该辞典已售出八十万部,大大超出了原定年间销售三十万部的目标,名列畅销榜,连编辑自己也吃了一惊。
《广辞苑》是传统的国语辞典,记述以时为序。《大辞林》志在克服辞书记述难新的宿命,语义和用法都以现代语为中心,辞条也比约二十万条的《广辞苑》多些,为二十二万。
最近,讲谈社也加入这场大型国语辞典“现代化”的竞争,作为创业八十周年的纪念,出版《日本语大辞典》。这是百科式国语辞典,注重实用性,仅订购就多达六十万部,畅销的势头压过了《大辞林》。
《日本语大辞典》具有多功能性,还可作为人名、地名、古语、日英、汉日辞典使用,而且,为适应文字处理机的日益普及,在汉字上标有日本工业规格的编码。收辞条十七万五千,当然是以现代语为主,连近一两年出现的词汇如“平成”、“消费税”也收入了,真可谓与时代同步。该辞典另一个给人以现代感的特点是附有六千幅彩色图片,增加了可视性。通过图片,读者易于认识用文字难以表述的动植物、绘画、建筑、服饰等。一张图片,可以抵上一大堆文字情报。这种大量采用彩色图片的国语辞典,在日本还是第一部吧。
这部辞典是五年前开始编纂的。在此之前,讲谈社出版过《大事典》(一九八三年)和《大图典》(一九八四年),前者附图片七千三百幅,后者以图片为主,收三万二千幅。因此,可以说,《日本语大辞典》是这两部百科事典的花样翻新,显示了“一石多鸟”的出书技巧。
面对竞争,《广辞苑》已提前投入修订。该辞典以往修订过两版,都是时隔十四年。据说,岩波书店辞典部每天都收到十多封读者来信,这是使辞典跟上时代、不断提高质量的活力,所以编辑们对第四版颇有信心。
三部大型国语辞典各具特色,但能否并行于世,还得取决于读者的选择。六十、七十年代,日本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曾出现全集、百科事典热。人们“花钱买权威”,各种百科事典像家具一样摆进千家万户,但这回的国语辞典热,似乎更追求实用性和趣味性。《广辞苑》和《大辞林》的读者面以四十来岁以上的男性为主,而《日本语大辞典》也受到年轻人和女性的青睐,大概不无色彩绚丽之故吧。
东瀛孤灯
李长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