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见原版面
封一
文化杂咏
文章翻案事堪奇,小说偏将真事稽。
丁谷大郎贤县令,多情驸马未休妻。
〔注〕将小说作新闻读,代有其人,于今为烈。或对号入座,或钩稽索引,妙文迭出,令人捧腹。论武大郎为某县令,政绩颇佳,说陈世美未曾休妻,恩爱甚笃,特其二例也。
聱牙诘屈妙文章,半是中来半是洋。
恰似大龟徒美味,也无元逊也无桑。
〔注〕老桑烹龟,事见《异苑》。今之妙文,半造半抄,东拼西凑,作者无元逊之识,无老桑之器,虽自诩为经国之大业,其奈烹之不烂,令人无从下箸何!
迅翁庐墓吊斜阳,一到一回一断肠。
遥望鲁齐青未了,箫韶八佾尽登场。
〔注〕孔学重兴,祭孔兼舞箫韶、八佾于庭,庚午季秋,余过沪上,吊迅翁于虹口公园。西风黄叶,不胜今昔之感。
闻说奇才盛世行,子平今日又悬旌。
弘扬文化翻花样,算卦新标“预测”名。
封二 封三
丁聪/陈四益
三联新刊
郁达夫海外文集 郁 风编 13.50元
迄今最完整的郁达夫最后几年在海外所写政论、文艺杂论集,可以从中看到这位一生被不断误解的名作家在远离祖国几年间所思所虑,以及怎样从一个被目为“颓废派”的诗人,成为一个智勇双全的反法西斯战士。
梅兰芳与二十世纪 徐城北 5.60元
选取梅兰芳一生中五个关键时刻加以描述,将梅与梅派艺术共生共长的全过程跃然纸上,亦将梅派艺术与众不同的、深刻的文化内涵——它的歌,它的舞,它的韵味,以及和禅宗、气功、性变态等等的渊源作了介绍。透过史料逸闻说明古典艺术对现代社会起到的不可替代的潜移默化作用。
华夏女性之谜 李小江主编 6.65元
收集十六篇有关妇女研究的文章,从各个方面阐述中国妇女在中国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建国三十年以来在扮演女人这一特殊角色时所表现的社会价值与自身价值。这本书的出版,说明作为一门新学科的中国妇女研究在中国的大地上开始觉醒。
弘一法师书信 7.95元
辑有弘一法师书信七百余封。与他通信往来的人,不仅有我国佛教界的高僧也有我国文化学术界的名流,如蔡元培、蒋维乔、马叙伦等。弘一法师毕生在文学艺术、宗教戒律、为人品德各方面的成就,在书信中都有充分的反映。可以看到一位活生生现身说法的学者与高僧,体会这位艺术大师流露的真情。
封四
1991年第4期,总第145期 - 目录
1991.4 4月10日出版
3读那总是有读头的书(重读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序言》)叶秀山
12奥古斯都生前死后 林 李
17译读海德格尔的一纽诗 白 波
26《天路历程》与西方个人主义的悖论 黄 梅
32纳莉做了奸细啦!(谈《呼啸山庄》的叙事系统) 方 平
40一段历史的复活 晓 风
46侠义英雄的荣与衰(金庸武侠小说的文化解述) 何 平
56也与武侠小说结缘 陈平原
62诗的呼唤(读赵瑞蕻《八行新诗习作》) 冯 至67痛苦地体验生命的诱惑 刘湛秋
72悲观·执着·超脱 周国平
77品书录
新的爱因斯坦(朱晓)——一片爱心 两难选择(赵予)——“是在阅者矣”(白玛)——“发矢中的,兼听弦声”(宋远)——汇风云于笔端(田诚)——了解中国戏(胡冬生)
87“强死能为鬼”(读书小札) 谷 林
91连城三璧,美玉有瑕(记三本版本学著作) 罗济平
98中国现代化和农村(著译者言) 吴怀连
101戏外看戏 柯 灵
107京华书事 姜德明
113“不怕它只是我个人的莲灯”(访问古建筑:梁思成与林徽因)成之隅
121印象之印象(读德彪西姑妄谈之) 辛丰年
128锦瑟无端 张中行
135试破文化之谜(无文探隐) 金克木
144九十年代美国文学新人(西书拾锦) 冯亦代
149汉字·笔名(东瀛孤灯) 李长声
55漫画 丁 聪
153读书献疑
选书小议(罗志野)——不该发生的事(载 庆)
157读书服务日之页
新书录(金 香)
补 白
有罪,无罪?(杨骥,16)——翻译的功与过(杜周,39)——关于朱载<SPS=0197>(拾薪,61)——《肉体与灵魂》(师初,66)——“悲剧的诞生”(李旭,76)——更正(97)——糊涂与浑沌(石鹏飞,112)——质实而自重(盛敏,120)——“独鹤与飞”及其他(127)——关于《杂感》的杂感(常江,143)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