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其庸和叶君远合著的《吴梅村年谱》系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12.50元),这部长达四十三万字的著作是迄今最为严谨完整的吴氏年谱,冯其庸先生序中称这部著作费时六年,三易其稿,可见作为作者的冯、叶师生为此书所付的劳作之巨。冯先生的序言是篇精彩的文章,他在文中说:“文学史上有各种不同情况的作家,有屈原、杜甫、辛弃疾、陆游、文天祥这样的作家;也有庚信、吴梅村这样的作家。前者之需要研究,无须多言,而后者的需要研究,也并不难费解,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对历史——文学起了作用。我们如果无视他们的存在,不去研究他们的创作,那么我们就会发现,我们所理解的或者写出的文学史,就会像失去了某些环节的锁链,虽然很长,却是断了线了,连接不起来了。”这种对文学史研究的看法,无疑是很精辟的。文中对吴梅村作为一个历史悲剧人物的分析和对吴氏墓地的寻访过程都是很吸引人的文字。
邓乔彬著《吴梅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3.80)是受华东师大中青年学术著作出版基金会资助的学术著作之一。对吴梅先生这样一位词曲大师的专门研究著作自然是非常必要的。本书的长处和特点在书前作者业师万云骏先生的序中有很详尽的评述,这里不再赘言,想说的倒是在《王瑶纪念集》、《吴梅村年谱》和《吴梅研究》中看到了一种可贵的师生关系。从老一代学人如王瑶、冯其庸、万云骏诸先生在自己的学生,也就是中国学术发展希望之所寄的下一代学者身上所倾注的心血中,见出了老一辈学者对我国学术事业的高度责任感。
从“欣赏”、“赏析”到“导读”,古今中外大小名篇几乎网罗殆尽,都成了“被人嚼过的馍”。不过,作为文学普及,这还是必要之举吧。对于非普及对象,了解一下他人的阅读经验,也并非无益。《中国现代诗导读》(孙玉石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6.80元)选编了自一九一七至一九三八年的名家诗作一百余篇,以“悟性带你超越隐藏”、“以理智之光穿透智慧的凝聚”等为题分为七部,除对入选之诗逐首解读之外,每部又有解诗小议。“陌生人在篱边探首,/空想着天外的主人”——不论聪明的向导还是聪明或不聪明的读者,在“深闭的园子”外,都不免要生出这样一种无奈与怅惘吧,倒是入选的废名的《海》诗为“寻梦者”们提供了一个禅境:我立在池岸,/望那一朵好花,/亭亭玉立/出水妙善,——/“我将永不爱海了。”/荷花微笑道:/“善男子,/花将长在你的海里。”作为向导,《导读》将人引至荷花池边,能否会得拈花微笑之意趣?——“善男子,花将长在你的海里”。
碑帖类书籍是近年一大热门。据闻习书热情最高的是少年和老年。作为“文化素养的补课”,热心于此道的也不乏中青年学者。北京古籍出版社最近出版的《草书要领》(王羲之家藏原本,欧阳询等临,13.80元)和《王羲之行书草书汇编》(附释文;19.80元)想必为临池者所乐见。后者收帖二百三十种,包括章草二种,可说是比较全面地展示了这位“书圣”的书法风貌,正所谓“真草千文清逸笔,山阴韵致确存兹”。(渡边塞鸥《论书百绝》)真容既已难亲,则“但从灯帐观遗影”(启功《论书绝句》)也可慰情于无了。且又不惟此,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札记》曾道:“王羲之书札信手写来,不加雕饰,最足以窥见作者之思想风貌。其中亦颇有有助于知人论世,可与本传相参证者。”周览此编,也可知其关心民瘼体察民情之心,“右军所长,不止翰墨”,“言论风旨可著廊庙,江左第一流也”,又非仅是题扇换鹅的翩然世外者了。只是所附释文,或间有讹误与脱漏,好在原迹俱在,不妨两相参读。
一九四九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的国民党失败后撤至台湾。从一九四九年至今已经四十年有余了。这四十年里无论是国际形势,还是台湾岛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及海峡两岸关系等都发生了变化。“今日之台湾,早已不是四十年前的台湾,今日之中国国民党,也不是四十年前的中国国民党。”那么,这四十年中,国民党在台湾做了些什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在看到的一些关于国民党史的著作和文章中多有涉及,但是,要想全面的了解中国国民党在台湾的四十年还是要看《中国国民党在台湾四十年纪事》。《纪事》的妙处在于:一是它是关于历史的真实记录;二是读者不至于被著说者牵着鼻子走。从而使自己凭着史实去判断。但我想,不管是了解国民党在台湾的四十年还是了解台湾社会,其目的都应是为促进祖国的和平和统一。这也是本书编者的一个愿望。
一拿起《明代海外贸易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李金明著,4.40元)就想起了家喻户晓的郑和下西洋。中国的明代,不仅有震惊中外的郑和七下西洋,而且有由私人海外贸易商经营的遍历东西洋的海外商船。明代,经历过海外贸易的昌盛时期。但是,海外贸易的衰败时期也是由这个时代开始的。万历末年海外贸易急遽地走向衰落,且逐渐被东来的西欧殖民者所压倒。其原因在于专制的统治已达到高峰,明朝政府对海外贸易的严格控制以及对海外贸易商的残酷打击,使之无法得到正常的发展。正是由于及至商业贸易的专制统治使得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没有象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那样去开拓世界市场,引起商人资本主义发展的大革命,而是来去匆匆。
在资产阶级经济学中说,凯恩斯主义是持续时间最长、牵涉面最广、内容最纷纭复杂、辩论最激烈、影响最深远的。半个世纪以来,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干预论与自由经营论两种经济思潮兴衰交替。而其内部各支派之间的争论也是经久不衰。鉴于此,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凯恩斯就业一般理论评议》(上卷)(刘涤源著,6.60元)。《评议》一书的作者在篇首声明,此书对凯恩斯以后的理论发展概不涉及;对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只略加提及。至于评议,主要凭借作者自己的见解判明是非得失;西方经济学家们对凯恩斯理论的歌颂或批评,本书一般不予采用。
《读书》服务日之页
金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