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叶昌炽所撰《藏书纪事诗》是一部拓荒之作,其汇集自五代至清末七百多位藏书家的零散史料,使藏书家事迹与书林掌故荟于一编,世人称便。此后继踵者不绝。作为图书文献的重要参考资料,近年亦为出版社所重,或再版,或标校,或新编,目之所及即有:《江浙藏书家史略》、《中国藏书家考略》、《藏书纪事诗》、《续补藏书纪事诗传》、《中国藏书家辞典》、《中国历代藏书家辞典》等数种。诸书各具特色,编排体例亦不尽同。
《藏书纪事诗》为收集藏书家史料的奠基之作,征引繁富,举凡史传、诗文、笔记、小说、序跋、题识中有关藏家之行实、轶事、藏籍、著述、印章等资料,有见必录,从而汇为藏书家史料之渊薮。自宣统元年修订版问世以来,编纂和查寻藏书家史料者多取资于此。叶氏以一人之力浏览群书,征引材料,难免有疏失和遗漏,蔡金重编纂《藏书纪事诗引得》即有所纠正,《文献》一九八八年第三期所刊王国维之批注也很有参考价值。然而厥功甚伟者当属王欣夫先生之“补正”。王先生为近代目录板本名家,平生校书极多,耳目所及前人抄校本和稿本尤多,《藏事纪事诗》“补正”正其治学成果之一,诸多聚讼纷纭之案,由此“补正”得解。例如叶氏原书卷二对“文璧”一家群从、卷四对“顾阶升”一家群从考证不确,“补正”疏明其家世,不惟解叶氏之阙疑,且纠正前人记载之误,所引资料翔实可据。又如卷三“钮石溪”条,叶氏原书及后出之《中国藏书家考略》、《江浙藏书家史略》、《中国藏书家辞典》均不录其人名姓及年代,“补正”引明正德刻《越绝书》跋语、《康熙会稽县志》、郑振铎《劫中得书记》、明张时彻《皇明文范》,确证钮石溪名纬,字仲文。再如卷四“纳兰性德”条关于“穴砚斋”出处的引证可供考证;“安岐”条辨证前人误说,所引资料尤为可贵。卷五“金檀”条关于金元功的考证,“卢文<SPS=0349>”条关于卢青<SPS=0111>的考证,“周锡瓒”条关于周谢庵的名字,“吴骞”条对于“春煦”为“春照”的考证,都极为重要。此外辨正藏印是非,补录题跋印记,引证秘籍、稿本及抄本、家谱、日记等,不胜枚举。只是上海古籍出版社新印本标点稍有差错,尤以不明文中所及人物与典籍之时代先后为一憾,如第327页“祥符周星治季贶校云”下,引语应至本段末尾;同页“己苍、定远跋”后应改句号;第342页《天禄琳琅》引文不可包括“祥符周季贶云”;第412页“黄氏手跋曰”引文应至“可想闲居之乐”为止;第442页“莲泾孙元理、元音跋”应点作“莲径‘孙元理《元音》跋’”。(《元音》一书为明孙元理编)等等。此编所附索引又未能详尽,查检略嫌不便。
当然“补正”也还少有疏失。如第218页“补正”所引孙氏跋语有缺字,据《藏园群书经眼录》可补“所”、“幸”二字。第201页补正所云“万历刻顾从敬编《类选笺释草堂诗余》”云云则全误,此书前六卷无钱允治笺之说,《续选》二卷则是钱允治笺释,《国朝》五卷是钱允治编,皆无“钱允明”其人,因而“补正”“允明疑是允治弟”之说完全落空。第315页补正毛氏父子资料时以“表微”为宗旨,极为用力。却未能据何煌“《松陵集》跋语”考明长期以来不知其卒年的毛<SPS=0411>卒于康熙癸巳(一七一三)九月,而此跋赫然具在王氏辑刻之《荛圃藏书题识再续录》中,可谓失之眉睫。第562页引江藩《石研斋书目序》有“藩昔年聚书与太史相埒,乾隆乙亥、丙子间频遭丧荒,以之易米,书仓一空。自我得之,自我失之,夫复何恨”等语,显然有误。江藩生于乾隆二十六年,卒于道光十一年,享年七十一岁。乾隆乙亥、丙子则系乾隆二十年和二十一年,其时江藩尚未出生,何以“自我得之,自我失之”?此误王氏作“补正”也未发觉,连累《江浙藏书家史略》和《中国历代藏书家辞典》皆因袭而误。《石研斋书目》一书传本甚少,不易获见。但江藩此序收入其《炳烛室杂文》,文中说“乾隆乙巳丙子间频遭丧荒”,而非“乙亥、丙子”之事。乾隆乙巳是乾隆五十年,时江藩二十五岁;“丙子”则是乾隆五十一年“丙午”之误(如前述乾隆丙子为二十一年,时藩尚未出生),况且《炳烛室杂文·乙丙集自序》一文中说“丙午岁大饥,日惟一<SPS=0945>粥,贫居无事”,证江氏丙午年确曾遭灾。从而可以肯定江氏失书在其二十五六岁之际。此外书中待考之处尚多,有待识者补阙。
《中国藏书家考略》初版于一九二九年,主要以《藏书纪事诗》的资料为据写成传略体,补充资料不多。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新印本附有俞运之的校补,补充了一百多位藏家和部分资料,可裨参考。
《江浙藏书家史略》原发表于三十年代,利用地方史志和藏书家的书目题跋,列出不少叶氏《藏书纪事诗》未曾收录的藏家,总数接近九百人,较叶氏所收七百四十人为多。其中两浙部分尽其所知列出藏家生卒,较之江苏部分更见功力,故也是一部重要著作。例如所收之“赵<SPS=1037>”即为(清乾隆间藏书名人,《藏书纪事诗》、《中国藏书家考略》、《中国藏书家辞典》均未收入,即近出《中国历代藏书家辞典》“赵<SPS=1037>”条下所列,也仍与《江浙藏书家史略》相仿。
《续补藏书纪事诗传》是汇集伦明、王謇、徐绍<SPS=0548>等续叶氏而作的纪事诗,并补撰传略而成,作者就耳目所及补充了清末民初以来三百多位藏家。除徐绍<SPS=0548>《广东藏书纪事诗》纪事较详以外,伦明与王謇之作则是散记藏家轶事,并未提供传记资料,《诗传》作者查阅了大量资料为之增补传略,特别是尽可能注明参考文献,提供了查找线索,尤其值得赞许。《中国历代藏书家辞典》所列近代藏家资料即以此书为基础,多处直接引用本书提供的资料,其价值可想而知。可惜本书仍有不少人未能附以传略,且不无疏失。例如第261页“吴莲溪(怀清)”条,按体例应作“吴怀清(莲溪)”,并可增补简历(按:吴怀清系陕西山阳人,光绪十六年进士,光绪二十九年任鲁乡副考官)。第268页则把原文“同邑张生江裁”误读为“同邑张生江(裁)”,竟将此条列名为“张裁(生江)”。其实此系张江裁(次溪),于伦氏为晚辈,伦氏撰《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时张氏未届而立之年,故以“生”称之。第347页“夏孙桐”条生卒未详,而夏氏有别集传世,龙榆生《近三百年名家词选》中即有详尽的小传。此外错字殊多,断句失误也不少,《中国历代藏书家辞典》部分失误即源出于此,例如本书第296页将书名《野趣有声画》误标为“野趣有《声画》”,《中国历代藏书家辞典》第284页照录,竟出现《声画》一书名,令人不解。
《中国藏书家辞典》所收藏家不多,着重名人和大家,事迹介绍比较详尽。但资料较少的藏家,即《藏书纪事诗》中已有,也不收录,此为一失。因藏书大家往往是名流,其传记不难于他书得见,且为学者熟知,而欲求助于辞书者大都是声名不著的小藏家。叶昌炽纪事诗注之所以尽量有闻必录,不弃涓滴,就是由于他长期从事文献工作,为铁琴铜剑楼、滂喜斋和嘉业堂等藏家鉴定和校刊古籍,需要了解藏书家的时代、里居、事迹以及印鉴等,深知琐屑资料的可贵。仅着眼于大家,传记本身自然显得丰腴可观,学术参考价值却大减。此外,本书虽补充了一些资料,例如尽可能注明人物的生卒,但由于未能译考和广泛吸收近人研究成果,不足和疏漏仍多。如第101页“俞谈”注为“约一二五三——?”,据王欣夫“补正”所引行状,应为“一二五八——一三二七”,传文中所记“俞贞木”和“立庵图书”皆其裔孙印章。其余如第149页钮石溪不知其名及生平;第173页季振宜无卒年;第218页周锡瓒生年应为乾隆七年,《群书缀述》应是其子周世敬所撰;第139页沈启原可从《明人传记资料索引》补其生卒(一五二六——一五九一)。阙失尚多,不遑胪列。
近期问世的《中国历代藏书家辞典》收录藏家两千七百四十七人,超出其他各书一倍以上,资料丰富,近年出版之书刊尤见完备。所收人物多有他书未收,即使其他书已收,本书也往往补充更多的资料(如生卒年等);譬如张惠衣、陈毅、朱文钧等人《续补藏书纪事诗传》未补小传,本书则一一查明。总之,它比较充分地体现了当代关于藏书家研究的重要成果,是很有特色的。不过仍有不足。例如引证资料之时,间有承袭原书谬误之处,书中虽已采用王欣夫的“补正”,但偶有遗漏,如第239页“张燮”条误据叶氏之说列入“萝<SPS=1530>亭长”一印,第281页云周谢庵“其名不详”,王氏“补正”已说明前者为乔松年的印章,周谢庵名世敬。书中资料也间或有误,如第104页许厚基与许博明实为一人,本书误分为二(按:许厚基字博明,吴兴籍,世居苏州,曾经营银行,家富多资,藏书室名“怀辛斋”,颇有宋元明善本。所得天一阁散出的明刻方志尤为名贵,潘景郑先生曾借读数册,见《著砚楼书跋》)。尤觉憾者,《辞典》所收人物,多有既不注生卒,也不明朝代,如第134页“李廷玉”、“李景元”,第158页“苏之琨”,第236页“张盘”等等。更多的是仅注朝代,以“胡”姓为例,胡重、胡介祉、胡尔荥、胡树声都仅注“清代”而已。清代上下几达三百年,至少应注明大致在何时,况且这一点不难做到。此外,错字之多,作为辞典,亦觉难以取信于人。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能挽住这春色的,多凭人类所创之文字吧。叶昌炽首创《藏书纪事诗》之体,以诗为主干,以注为枝叶,虽逊于史传之周密与严谨(就史传之理想者而言),却以其不拘形式,不弃涓滴,随笔杂记而保留了诸多不入史传的书人书事,长逝者之幽光潜德,或得此表彰而托不朽,亦可称独擅胜场。正如叶氏在日记中所称:“自谓发隐阐幽,足为羽陵委宛之功臣也!”时至今日,赓起者鲜矣,却代之以科学性、学术性更强的辞典(就辞典的本来意义而言),其有功学林亦不待言。但其编纂过程多利用现成之工具书与藏书家资料专书,而若能于大量题跋、笔记、杂说与文集中的史料,多尽钩稽采摭之力,考辨核实之功,则或可保留更多的“春色”吧。
(《藏书纪事诗》,叶昌炽撰,附王欣夫“补正”,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九年九月版,11.50元;《中国藏书家考略》,杨立诚、金步瀛合编,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七年四月版,2.50元;《续补藏书纪事诗传》,伦明等撰,徐雁等增补,辽宁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八年六月版,5.20元;《江浙藏书家史略》,吴晗撰,中华书局一九八一年一月版0.82元;《中国藏书家辞典》,李玉安、陈传艺合编,湖北教育出版社一九八九年九月版,7.50元;《中国历代藏书家辞典》,王河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一九九一年四月版,9.80元)
林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