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晓虹的《觉世与传世》(上海人民出版社,5.75元)研究的是作为文学家梁启超,并声称找到了一座“金矿”。作者掌握了十分完备的资料,在研究了梁氏一生的文学研究与创作成果后,从近代文学与近代社会的关系中,找到了梁民不可取代的历史价值,并且有说服力地指出梁启超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是一位始终追随时代的脚步,在文学成就上易于被后人超过,但却开风气之先的“过渡时期的英雄”。这对于作为文学家的梁启超应该是比较准确的评价。
《北京·城与人》(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5.40元)是一部具有抒情气质的学术著作,作者赵园自称,这是本“写进了变化着的自己”的书。的确,作者谈到自己写作时表现出的那种深切、诚挚而又严刻的自我审视态度,足以使人深感触动。作者从不同的方位角度描述了北京特有的文化氛围,分析了产生在北京性格气质上的文学。借助作者细腻的体察和对大量作品材料的分析研究,我们得以重新打量自己身居的大城,而且觉得自己的目光也多了几分敏锐,几分情感。
刚刚逝世的唐<SPS=0348>先生在其学生汪晖的新著《反抗绝望》(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7.60元)代序中,把自己几十年前由于文坛气氛而未能全部说出的关于鲁迅进化论中尼采思想因素的学术观点重加阐述,并对汪晖在研究《呐喊》《彷徨》时,把对鲁迅精神结构的分析“一直延伸到尼采以后代表二十世纪现代思潮的许多思想家”的探索,表示支持。从唐<SPS=0348>先生几十年后才得以表达的学术观点到青年学者汪晖对鲁迅研究的深入,可以看出时代的发展和学术的发展。鲁迅思想作为一座巨大的精神宝藏,只有凭借巨大的学术勇气,更为深厚的人生体验和学术准备才能作出有价值的开采,所幸这种种条件已经日益成熟,从《反抗绝望》即可看出希望。
以上四本著作均为上海人民出版社“人文研究丛书”,由“文化:中国与世界”编委会编。
《胡适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选择》(周明之著,雷颐译,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3.00元)出于美国学者之手。作者把胡适作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某种代表性人物,于着重揭示胡适与时代的关系、在当时社会环境中的困惑、矛盾中阐释胡适种种选择后面的复杂心态,并以此透视五四一代人的群体特征。作者立论力求公允严谨,并使用了国内没有的有价值的资料,是对胡适研究有独到之处的著作。
《经济学的自组织理论》(沈华嵩著,中国社科,4.10元),喻培丹在其序中称此书为“是一部有益于经济学中国化的,关于现代科学与经济学方法论的著作。”书中,作者详细地描述了自然系统从混沌到有序的结构和功能这一自组织原理,并从“人天同构”的思想出发,力图把这种现代知识体系引入经济学,以革新经济学传统的分析方法。作者以经济系统的时间因素、不确定性和外浅性相互作用的线索展开讨论,以期为经济学从微观到宏观,从存在到演化,从实物经济到符号经济的描述,提供一个统一的方法论框架。此外,还讨论了“怪圈”思想(自我相关)和公理化方法。
金香
《读书》服务日之页
金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