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五年,丁宁的《还轩词》正式出版,可是她已不及目见,先于五年前下世了。这阕《台城路》收在集中,调名下有小引云:“冷雨敲窗,乱愁扰梦,拥衾待旦,咽泪成歌。时己巳重阳后三日也。”己巳为一九二九年,传抄到天风阁已在两年之后。此词上下片合计一百二十字,把印本与天风阁抄存者对读,只下片“咽恨成灰”四字一句依旧,其余每句都有改动,共改去六十二字,可谓面目全非。夏先生一九八六年作古,不知是否及见印本;假如见到了,而且注意到五十年前曾许之为“甚工”的作品,词人竟不自认可,做出那么多的修正,又不知将如何赞叹。要是我们当时赶上了请夏先生就作者的修正字句逐一加以评说,容将有摩诃迦叶,破颜微笑。
《天风阁日记》一九三二年五月一日又云:“接榆生复片,向予询丁宁女士全集,谓《词学》杂志欲先出疆村翁专号,嘱撰一文。”这节话川流而下,中间用“先出”二字,揣语意似是夏先生将丁词介于正在筹办《词学》的龙先生,商量为丁出一专号。后来果然在章嘉乐《悼念女词人丁宁》文中读到;上海《词学季刊》,抗战前“曾经登载她的第一个集子”。章文又说:“一九五七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历代妇女著作考》中,也有《昙影楼词》作者丁宁的介绍。”则所谓“第一个集子”,当即此《昙影楼词》。今《还轩词》首卷收一九二七至一九三三间词,标题正作《昙影集》,应是前稿的定本。
夏先生于一九三二年五月九日“发程善之先生信,为榆生问丁宁女士全集及其生平”。二十九日得复,日记节录来信云:“丁宁女士幼丧父,十三能吟咏,二十能散文,三十善击剑,至其身世,颇类袁素文,恨无简斋为其兄耳。”又云:“附来丁女士一笺,自谓身世之畸零,非楮墨所能尽。早离椿荫,忧患备经。长适不良,终致离异。孑然一身,依母以活。数年来受种种之摧折,神经激刺,几欲成癫。近乃从善之学佛,稍除昏扰云云。善之及丁女士皆写示一词。丁词凄婉,似为予问全集而发。”此词今亦刊在卷一,词调下题曰:“髯公索旧稿,赋此谢之”,想系日后添注,为髯公当时所未见,故日记云“似为”也。词句视录存者亦多修改。
印本《还轩词》共四卷,《昙影集》以下为《丁宁集》(一九三四至三八)、《还枫集》(一九三九至五二)、《一厂集》(一九五三至八○),此外尚有拾遗词和附录诗各数篇。还枫是丁宁的字,还轩或从还枫化出,昙 影、一厂殆其早岁和暮年的别署。综合词集编者所加有关注释、《天风阁日记》中相关记载以及章嘉乐悼文中提供的资料,丁宁的身世约略可知:她生于一九○二年,庶出,生母早亡,由嫡母抚育成立。十三岁丧父,十六岁出嫁。婚后二年有一女,四岁病殁。即离婚依嫡母过活。寡母弱女,颇受族人欺凌。离婚时立下誓言:终身不再嫁,盖习俗压力所致。抗战爆发,奉嫡母转徒避寇。一九三八年嫡母亡故,从此孑然一身。一九四一年在南京泽存书库任编目员。抗战胜利后到南京中央图书馆任特藏员,管理古籍善本。南京解放,先在江苏省图书馆,一九五三年调到安徽省图书馆,负责古籍部。一九八○年卒于合肥。
程善之说她“三十善击剑”,词注中也有“善技击,喜剑术”的话,我以为可能由于久经丧乱,郁结多病,故勤加锻炼,将爱自强之意。耳,是以虽枯寂少欢娱,卒享高寿垂八旬。以图书馆工作终身,用适所长,亦属幸遇。读集中“苍茫劫海偷生际,曾向书城投老。危楼悄,记丹鉴宵深,落叶殷勤扫”、“一寸芸签无限意,往事千回百折。清昼永、帘波如缬。插架琳琅三十万,老书城不羡黄金阙”、“历尽酸辛归宛委,百城坐拥琳琅”诸句,令人稍觉宽慰。章嘉乐悼文中记一九六六年“扫四旧”,丁宁拚死护卫书库,情景感人。又记郭沫若一九六三年过合肥,欲往访丁宁,为接待人员阻挡,以丁宁所居犹是十年前兴建省图书馆大楼时留下的工棚。郭老返京后有词寄赠,我手头只有一本一九七七年人民文学版的《沫若诗词选》,查未入选,不知全集中收录否。曹聚仁《文坛五十年》中引有一节徐志摩日记云:“与适之、经农步行去民厚里一二一号访沫若,久觅始得其居。沫若自应门,手抱襁褓儿,跣足、敞服,状颇憔悴,然广额宽颐,怡和可识。沫若居室隘,陈设亦杂,小孩羼杂其间……”云云。港版书校对不精,“敞服”、“怡和可识”疑有误植。我转引此节,私意以为蓬门谢长者之车,未免见外,郭老倒可能很乐意看看丁宁的棚舍的。章文中还说到:丁宁的工资“一九六三年以前”是五十多元,但未说“以后”,或者“以后”有所调整吧,则亦可喜事也。此年三月五日郭老有给丁宁信,今印在书前,称其词“微嫌囿于个人身世之感”,勉以“自广”,情意甚挚。程善之信中说她身世类袁素文,盖指“长适不良”为言;施蛰存跋语谓其像李易安,则是指三十以后“遭逢丧乱,颠沛流离”而言;其词之“低回百折,凄沁心脾”,固非无病之呻,作者自序谓“一编暂托,亦暴露旧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法”,读者当可首肯。集中一九五○年有《鹧鸪天》句云:“低回忍说识君迟”,沈吟循诵,不禁怃然。我们既已略知其平素淡泊虚静,乃一旦变乱猝发,却能挺身而出,更当仰止而思齐焉。且集中尚别有如“缀扬州土语”的两阕《南歌子》,虽不及刘半农的《瓦釜集》里江阴山歌那般浅白,毕竟圆转可喜,试录之以征同赏:
小艇偏生稳,双鬟滴溜光。几
回兜搭隔帘张,却道凫庄那块
顶风凉。 杨柳耶些绿,荷
花实在香。清溪虽说没多长,
可是紧干排遣也难忘。
点个风儿没,丝毫雨也无。讨
嫌偏是鹁鸪鸪,冷不溜丢花外
一声呼。 索度邻家妪,唠
叨故里书。大清早上费踌躇,
无理无辜耽误好功夫。
(《还轩词》,丁宁著,安徽文艺出版社一九八五年八月版,0.75元)
品书录
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