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诗词选》附录了毛泽东三封谈诗的信,每封都有对自己的诗词的评价。给臧克家的那封,说自己的旧体诗词“诗味不多,没有什么特色”。给胡乔木的那封,说庐山韶山两首七律,“主题虽好,诗意无多,只有几句较好一些的,例如‘云横九派浮黄鹤’之类。”给陈毅的那封,说:“我偶尔写过几首七律,没有一首是我自己满意的。如同你会写自由诗一样,我则对于长短句的词学稍懂一点。”
毛泽东对自己的诗词无疑是非常喜爱的,这从他那么仔细、反复地推敲修改,那么认真地征求和听取别人的修改意见,那么郑重地对待发表的时间和方式,就可以看得出来。
毛泽东对自己的诗词无疑有感到满意的自得之作或自得之句,前面引用过的对“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两句的自我评价,就是证明。
那么,在上述的信中老对自己的诗表示不甚满意,是为什么呢?
是通常的自谦之词吗?应该说,通常的客套话,有时也会说的。如给于立群的信,称“我的那些蹩脚诗词”,显然属于这一类。再如给袁水拍的信,说:“诗六首定稿,请照此发表,可以照我写的字照相刊出,以为如何?字不好,与诗相称,似乎适宜。”也不妨看作属于这一类。
但是上述三信,不能认为属于这一类。
此外,毛泽东在给旧日友人龙伯坚的信中说,“旧词无足取,不必重写。”在给李淑一的信中又说,“开慧所述那一首不好,不要写了罢。”这两处显然也不能认为属于这一类。龙伯坚请他重写的旧词,不知是怎样的一首。近年有文章引述了一首《虞美人》,说就是李淑一请他写的那一首,不知有多大可信性。如果真是,这首《虞美人》的确不能说好。
那么,对自己的某些诗词表示“不满意”乃至对某首表示“无足取”的这些话,应该说是毛泽东对诗词用高水准(艺术水准和思想水准)严格要求而来的自知。
一九六○年开第三次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周扬作报告,事前送请毛泽东审阅。毛泽东于七月十九日上午四时复信给周扬,说文件“写得很好”,“高屋建瓴、势如破竹,读了为之神旺”。同时又写道:“对我的诗词那一段颂扬,不适当,请删掉。”
就是说,对他自己满意或比较满意的诗词,他也不赞成作过分的颂扬。
现在对毛泽东诗词作赏析、评论的著作甚多。我以为,在读这些著作的时候,不妨也读读毛泽东对自己诗词的鉴赏。
大书小识
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