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思想并非我们多年来习以为故的区别于清楚与不清楚两条明确的界线之间。如果那样,人就全然没有做梦的必要,更不会为梦本身编出一套关于心理的学问。人有意识与潜意识现象,因此无容质疑文意也将取舍其间。遂是表达意识层含义或潜意识层思想,或则重其一,影射其二,又或使其二者均属同等影射地位。这未必就是“含混晦涩是一种病态的文风,更反映了一种病态的人文精神”。含混晦涩一词,在西方文字里该翻译为ambi-guity,其实很多精彩的幽默,文字游戏,体裁韵味都出于此。
自然医学的发展揭示大脑的思索功能并非主观设想的单一从容,人文科学的研究也说明思想过程与内涵的多层次。这除了与作者提到的思想受社会影响的现象以外,还有其它不可忽视的大脑本身具有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等二重因素的影响。继之,语言现象又非我类身之具来,皆学而使之。所学的经历不尽相同,体会到的具体涵义便不全相等,使用的角度也非一致。载体与被载体实质之间也未必能划等号。所以有同一篇文章褒贬有各的现象。
因此,表达清楚与否,也要看读者能否读出其中的清楚来。进而,什么可以称之谓清楚?什么叫不清楚?大白话说到心里是好文章,文意复杂或涵义重叠释到实质更添语意色彩。语言除了充当思想的载体,可以有独立的内容实体,可以通过文体的转换,词语的搭配、游戏、联想继而创造新的含义。这样的文体似为创作的另一语言,可谓:“条条道路通罗马”。下面试以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为例:
God wants blood victims.birth,hymeen,martyr,war,foundation of a building,sacri-fice,kidney burntoffering,Druids’altar.(——上帝要血的牺牲品,生产(分娩),处女膜,殉难,战争,庙宇奠基,牺牲祭品,烧肾祭典,德鲁以德祭坛。)(摘自Gabler ed.第八章十二行,译文由引者提供)
细心的读者将联系出原文的双关意义:
1.上帝作为造物主,制造出一切的人类活动方同血相关,如第二句里指出的具体事实,人是血的受难物。
2.上帝索猎牺牲品,上帝要牺牲品,乃是对宗教的讽刺。
读者仅可从现成的描写里找到自己的思想认同。像这样的文体大可不必释为病态的晦涩,更没有必要去寻究作者的思想是否不够清楚。作家有权利寻找最适合自己的语言,不是大众的就是最好的,反之当然也未必。
说《读书》
瑞士苏黎士 张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