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梦幻》和《心灵速写》是两篇应该特别提出来的作品。《并非梦幻》开宗明义就糊模了现实和梦幻的界限,它以理性和合乎逻辑论证的形式来描写荒诞:
近来常常觉得不耐烦。不耐烦了便常常将在手的东西狠狠揉成团然后摔掉。有时是写了一半的稿子,有时是看了两行的报纸,有时是沾满油污的纸币。最害怕的是不耐烦时手中正在削水果,小刀未能揉成团,手心却已扎出淋漓鲜血。
接下来叙述这一“揉”和“摔”的“固疾”的恶性发展,“如今是不耐烦时揉,不屑时揉,无奈时揉,愤怒时揉,惊恐时揉,甚至无爱无恨无欲无悔万念俱灰时也揉。”终于,在被推到“最后一块停泊地”边缘,非把心掏出来无以自白的情况下将心呕了出来,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掏出来的心揉成团,摔掉了。晕倒送医院后,病情报告出来,结论是:“无心电图,心室已空”。可以从多种角度来诠释这描写荒谬的文章,但我更倾向于用作家自己在其他作品中说过的话来注释它。《心灵速写》可视为它的姐妹篇,其中第三则写了在列车上的见闻:
那是一个陌生的毫不相干的女人。只是她身着丧服。只是她清秀的脸上写满了悲哀。她的同样身着丧服的姐妹、兄弟们大嚼大咽,谈笑风生的时候,她视而不见,灵魂似乎愈行愈远,黯然沉浸在对往事的追忆中,沉浸在对逝者的哀婉怀念中。……
眼泪抑止不住地往下掉。
然而她却突然结束了她的哀伤。她出人意料地扭头朝她的兄弟们灿然一笑,并且伸手抓一条鸡腿撕咬起来。
这是一个“美丽破损了,深情成了过眼烟云”的故事。这两则小故事,在主题层面上都是“心的失落”的故事,从两者内在的联系上看,后者实写丧亲的悲哀,悲哀的失落是毫无心肝、形同猪狗的行为,或者说是一颗正常的人的心灵,如何被周围一片麻木不仁的心的“石林”同化下的“石化”过程,这个“心的石化”是可怕的,是否定的,而另一个“心的失落”则是一种“孤注一掷”式的防卫和抵抗,失落意味着更高层次的获得和升华。《心灵速写》中的第四则里说:“有一颗石化的心至关重要,”第五则说:因为“亿万个熙熙攘攘凄凄惶惶的爬行者只是风景一督。种种悲哀、惊恐、欢乐、惆怅全成笑谈。甚至所爱的一切。甚至厌倦极了的一切。然而偏偏,惊喜于木然的同时又惊心于这份木然。”这些,无疑都可以看作是对心的失落的注解和补充,看作作者对她所描绘和揭示的那个以人性的失落和错谬为核心的荒诞世界的价值选择。荒诞不是主体选择的结果,但对荒诞的态度却是可以选择的。价值选择,毕竟是主体的最后一个任谁也攻不破的堡垒!
虽然作者写了人性的荒芜,人生的错谬,但她始终不忘对“闪电的使命”的渴望。也许她的心理素质上还欠缺幽默喜剧的因子,她还来不及深入到荒谬王国的各个角落,她为自己开辟的这块散文的新地,还有待扩大播种的面积,情感过于浓烈,扼制诗美的畅达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不过,以热血写绝望,结果不会是绝望,不会是“冷血冷泪冷面冷心肠”,以理性的穿透力去洞察非理性,自然就能将掩藏在理性背后的非理性还其本来面目。
(《斯好散文精选》,百花文艺出版社一九九三年三月版,6.80元)
品书录
楼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