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一
综合治理
我很喜欢这个词儿——综合治理。因为它体现着事物间的相互依存与相互联系。
我很讨厌这个词儿——综合治理。因为它可以成为相互推诿、相互扯皮,谁也不负责任的最好托词。
比如说罢,书店都叫着过不下去了,有的出租了柜台,有的改卖了电器,有的干脆撤点改行、招牌换记。于是,人们喊着叫着“书店萎缩”,要治理了。
怎么“治”呢?
一则曰:税负太重、图书积压、资金挤占、利润太低,卖什么都比卖书强;
二则曰:经营不善、素质太差、不事推销、不作调查,卖什么都赚不了;
三则曰:出版社出的书,不好看、不畅销、进得来、卖不掉,谁来卖也不行;
四则曰:有钱的不买书,买书的没有钱。正门正经的书,本来没人买;
五则曰:写书的人,心情浮躁,急功近利,东拼西凑,相互抄袭,有几个人肯坐冷板凳做学问?如此学风,何来著作?
六则曰:下苦功的学术著作,没人印、没人买,要出版,难上难,又要拉赞助,又要管销卖。与其累死人,不如信口开河、现炒现卖。出书出得多,钞票来得快。
……
还有很多说法。于是,一定要“综合治理”了。与此有关的各个部门、各个单位,你也喊要“综合治理”,我也喊要“综合治理”。结果呢?因为无人“综合”,自然也便无人“治理”。
诗曰:
年来最怕听“综合”,西扯东拉矛盾多。
都叫“大家齐动手”,偏偏谁也不挪窝。
封二
陈四益/丁聪
英译《苏东坡文选》插图
图象详见原版面
封三
1994年第2期,总第179期 - 封四
美国人
美国国家历史与技术博物馆馆长丹尼尔、布尔斯廷史学巨著,共三卷:
开拓历程(13.80元)
36万余言,叙述美国早期开拓进程,曾获斑克罗夫特奖。
建国历程(16.80元)
45万余言,叙述美国这一新国家的产生经过,曾获柏克曼奖。
民主历程(19.80元)
57万余言,对美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全面论证,曾获曾利策奖。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翻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定价:三部共计50.40元
邮购地址:北京朝内大街166号三联书店邮购部,另加15%邮费。
邮政编码:100706
封四
1994年第2期,总第179期 - 目录
1994.2
叶秀山 没有时尚的时代? 论“后现代”思潮——————3
王 蒙 从“话的力量“到”“不争论” 欲读书结——————12
汪晖等 谁的思想史? 学术对话——————18
郑也夫 不立不破 “标准”之代价——————24
张曙光 腐败问题再思考——————30
抒臆集——————35
商品大潮与文化沙滩(张抗抗)◆“行行重行行”一解(邱
泽奇)
施康强 一九三六年五月二十一日,上海——————41
程 农 浮出海面——————47
刘心武 有谁曳杖过烟林 读《曹雪芹新传》——————53
林 夕 读书的学问——————58
屠 岸 童心在诗韵中长存——————63
品书录——————68
沉重的梦想(丛阳)◆媚俗理性(吴声雷)◆超越荒芜和错谬(楼肇明)◆“词别是一家”(于飞)◆太史公笔法应如是(董守义)
张 宽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圈套——————78
刘 康 文化的喧哗与对话——————86
赵一凡 阿尔都塞与话语理论 哈佛读书札记——————92
高骏千 “金钱、名望、竞争使我失去伙伴弟兄”——————102
恺 蒂 海天冰谷说书人 英伦文事 ——————109
吴岳添 作家的笔迹 远眺巴黎——————115
冯亦代 《读者文摘》的故事 西书拾锦——————117
柳 叶 英译《苏东坡文选》——————121
辛丰年 听钟——它不仅是一种乐器——————122
周 邵 失落感旧 续一————127
金克木 春秋符号————131
邓云乡 胡、顾《水经注》函札————138
葛剑雄 天涯何处罗马城 读书献疑————144
丁 聪 漫画————143
说读书————152
局部和整体之矛盾(茅于轼)——“寻求不同”与“评职称”
(王毅)——寻找觉醒的起点(张茂新)——吸取过去的
教训(张新泉)——吾道孤(唐樟荣)——出于爱护(丁启
又)
丁聪等 新百喻————157
裤子·尊严·乐趣 编辑室日志————160
读书短扎
《陈寅恪诗集》识小录(朱新华,17)◆腰舟(公输鲁,29)◆东方不败(贾双林,34)◆闲览琐掇(劳柯,85)◆后事岂可作“今典”(朱新华,130)◆“独柳之祸”(董莲枝,137)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