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者每因陈胜是农民起义英雄而把“鸿鹄之志”的含义任意拔高,实则一看上下文就很清楚,他的“鸿鹄之志”不过是富贵罢了。读《陈涉世家》,观其立身行事,除与吴广首义外,殊无足称。才下数县,便自立为王,殿屋帷帐,深邃黟多,以餍“富贵”之欲。葛婴征战有功,在外不知陈胜已自立为王,立襄强为楚王,尽管后来杀了襄强并向陈涉请罪,还是被杀。田臧等谋杀吴广,“献其首陈王”,陈胜无动于衷,甚至“使使赐田臧楚令尹印,使为上将”。另一支义军被章邯击溃,首领邓说投奔陈胜,“陈王诛邓说”。这样的人一旦称帝,其暴只怕未必在秦皇之下。
当年为人佣耕时,曾信誓旦旦:“苟富贵,无相忘。”及至称王,那些穷朋友当真记着这句话,想来得点好处。其中有人“言陈王故情”,提起当年贫贱时事,孰料陈胜嫌这人坍了他台,给他丢脸,“斩之”,吓得剩下的“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他所重用的朱房和胡武,以苛察为忠,“诸将以其故不亲附”,终于众叛亲离,死在车夫之手。
论史当以实事求是为依归。一善百善,岂非与此相悖?
读书短札
朱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