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骑士》故事的发生地在当代英国伦敦,集中写加瑞甫家的一对兄弟。哥哥路卡斯是个继子,一位骄傲自大的大学生;弟弟克莱门特是亲生子,一位和善与敏感的演员。路卡斯杀死一个向他进攻的抢劫犯,不得不躲藏起来,以免被捕;他的父辈为他感到焦虑。不但由于路卡斯的遭遇的一切,而且他们也为既不能爱路卡斯,又不能同他在一块感到愉快。
路卡斯的朋友贝拉麦·詹姆斯立志承受独居的寂寞,而且放弃一切的努力去寻求幸福。特莎·密兰开了一家女子宿舍和咨询机构,却无法给她的朋友们带来真正的好运。路易斯·安德森为她的三个女儿阿尔弗、塞夫顿及莫伊发愁,因为她们都年已及笄,虽然平日天真无邪,却已懂得男欢女爱的勾当;她还需照顾他人,因为他们视她为母。路易斯自己又悲愁她的孩子们,而且自从她做会计师的丈夫艾德华去世之后,她感到自己在人生的路上失却平衡,而陷入迷茫。
贝拉麦比其他人承受更多的悲愁。他认为自己不能生活在芸芸众生之中,他无法过日子,也不会安排自己的生活,他已失却一般人赖以生活的动力……他并没有因之发疯,但他为自己的心灰意懒备受煎熬。这不是普通的愁苦,而是因生活的一无趣味而求速死,眼前只有一片黑色。
当一位手执绿色雨伞的不速之客降临时,这种对生的厌烦感突然变得减轻了。这位不速之客名彼得·密尔,可能就是那个被路易斯杀死的受难者。他自认不仅未死在路易斯的刀下,而且活了下来;他这次来并不是要向路易斯报复,而是要阻止路易斯谋杀他兄弟的企图,他之来是为了要取得公平正义。密尔说他是个精神分析专家,曾经研究过佛教,并讨好路易斯的朋友们。他们也喜欢他的出现,相信他是圈子内的人,而且信任他,认为他们能救他,使他脱离困境;结果是想望居然成为事实。然而默多克此书的读者将如堕五里雾中,不知她的角色们如何能得到这种极大的变化。
默多克的作品经常提出如何在我们的时代里,重新确立伦理观点?我们如何在依靠科学的社会里,给这一问题以合理的答案?我们如何恢复原来的道德力量?如此等等。读者在她虚构的世界里,从那些迷茫的角色,艺术家们,学者们寻求精神的中心和生活的能力。而在这部书里,作者给予读者一种可以乐观的新观点。
作者在他的小说中,交织了有无尽来源的隐喻,这些都来自弗洛伊德和萨特、西蒙·维尔和莎士比亚。在这部《绿色骑士》里,作者召来了神话里的该隐以及《葛温爵士与绿色骑士》故事中的人物。作者是个可钦佩的艺术家,读她的小说有如看一位能工巧匠刺绣一幅锦绸,针脚所到之处,一切都显得栩栩如生。在《绿色骑士》里,默多克给予读者一种创造的幻象与可供消遣的娱乐,在道德的繁琐事物及精神的无所作为中,把自己保护起来。但她在给予角色的各种限制中预有保留。可怜的贝拉麦在世上愿意作和尚时,忠告世人说,“使你自己快活吧,也要使别人快活。”但在克莱门特经过了被人谋杀的企图中历尽种种劫难后,他决定在“十分古怪的事件中”做一个人,事实上这些古怪的事件,只产生在默多克的世界里。
美国犹太裔作家赫尔曼·沃克,在我国不是个陌生的名字,他以如椽的巨笔,写下了叙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况,杂以参加战争人物的喜乐悲愁的人生故事的两部历史加虚构的长篇小说,《战争风云》(一九七一)和《战争与回忆》(一九七九),在美国是畅销书,其译本在中国也是畅销书,使读者大为迷恋于这个虚构的跨国恋爱故事。他以《凯恩号的哗变》(一九五一)获得当年的普利兹奖而一举成名。他同时还是个剧作家,这在我国还是比较少人知道的。
最近,沃克写成了有关犹太人复国的长篇小说《希望》(一九九四),差不多用了近七百页的篇幅,叙述以色列在最初建国二十年来发动历次的战争。
美国书评家认为这是部浅薄而又不合时宜的作品。小说开始写一九四八的独立战争,然后写到一九六七年战争为止,中间夹着一九五六年的西奈之战。每个以色列人大都同意参加这些所谓正义的战争,其后的历次战争则被伴以积怨和不同意见的意气之争,从而玷污了以色列在海外的形象。如果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相互承认对方的独立,但从一九六七年的“六日胜利”到一九九三年在华盛顿白宫握手,当中拖延的年份也实在太长了——双方的和平迄今还不能得到保障,但赫尔曼·沃克却无视这些事实。即使沃克在这部小说所写的年限,他也没有注意到在一九四九年到五三年间,新成立的犹太国从阿拉伯国家接受了七十万犹太难民,而本身则只有六十万人口。接受的难民是最穷困和未受教育的人民,影响了以色列的正常生活。《希望》一书的主角是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或东欧的移民纳克哈玛,是个摩洛哥的移民亦是另一主角若夫·巴拉克的妻子。
巴拉克是“犹太人大联合”的梦想者,在维也纳出生,长得英俊,是位集莎士比亚、萨特于一身的战士。小说回忆了他出色的军队生活,最后在一九六七年战争以前,担任以色列驻美国大使馆的武官。《希望》中的其他人物,也都是高尚的战士,《希望》中的女性,则受到鄙视。巴拉克的父亲说,巴拉克袒护他的母亲,因而神智混乱……其他的女人则是愚蠢和粗俗的,能说她们妩媚动人吗?”
沃克写此书的用意主要是要使读者知道在最初令人振奋的几年中,以色列的生活是值得接受的,但根本没有想到阿拉伯人的意见,他仔细研究《可兰经》,阿拉伯人古代和现代的历史;但在《希望》一书中,则毫无形迹可寻。沃克认为四十五年来,阿拉伯——犹太的事端是根本不存在的,完全是由于阿拉伯人不愿承认犹太人在巴勒斯坦人中的出现。
《希望》也能娱悦读者,许多对话是十分机智诙谐,还有私下进行的美以外交交易的描述,既能引人入胜亦令人信服,书中有许多战争场面和性描写。事实上,赫尔曼·沃克又有了一本畅销书,但书中缺少对以巴战事的深入考虑,他写的人物不生动,不能从书页里跳出来而在读者心里作为真人生根,这是令人遗憾的。这是美国书评家对于这部小说的意见。
Iris Murdoch,The Green Knight,Viking,New York,472pp;
Herman Woak,The Hope,Little,Brown Company,Boston,
693pp.
西书拾锦
冯亦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