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是可敬的,因为他在最后几年说了些真话,书也是一本奇书。其中有大量的回忆资料,另有单独列出的多次访问朱可夫元帅、华西列夫斯基元帅、科涅夫元帅、萨依科夫海军元帅的记录(也大都尚未完成)。作者自己口述的回忆录,则尚未完成就去世了。由于作者在书中有些揭露斯大林时代真相的东西,他的作品在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戈尔巴乔夫四朝都未得发表,而只在戈尔巴乔夫也快要垮台的一九八八年才得到发表。西蒙诺夫曾被讥为斯大林的“宠儿”,斯大林—日丹诺夫文艺政策的执行官,据译者介绍,他的作品曾六次获得斯大林奖金(有的后来又改称列宁奖金了),有的作品还是由斯大林直接提名颁奖的。西蒙诺夫反映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历史性作品《日日夜夜》,早就有中译本了,看过的人很多,在全世界都很有名,那是一部很感动人、很教育人的作品。西蒙诺夫是全心全意拥护斯大林的,他长时期对斯大林充满个人迷信。战后,由斯大林—日丹诺夫推行文艺大整肃后,苏联作家协会即全面改组,由法捷耶夫、西蒙诺夫两人分任作协主席团正副书记,时西氏只有三十岁,便成为执行苏官方文艺政策的顶尖人物了。不过,即使在这七八年,西氏的劣迹似乎也并不太出名,他主要还是个勤奋的作家。当斯大林在一九五三年三月初逝世后,苏联慢慢地就有人在背后偷偷地议论斯大林的长短了,西氏对此极不满意,反而于此时在家中挂起从未挂过的斯大林的大像片,以表达他对斯大林的绝对忠诚。但西蒙诺夫究竟是一个有良心、有正义感的作家,在他得知了斯大林时期的大量事实真相,尤其是他在红军高级将帅中的很多知心朋友告诉他那个时期的大量毁灭性地摧残红军的高级将领与中级军官的事实真相之后,他采取了正视事实的实事求是态度。他逐渐破除了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但也不片面否定斯大林,他仍然坚持肯定斯大林在战争中的很多伟绩。(不说别的,斯大林虽然骂得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两大总参谋长够受,但他还是始终基本上重用这两大元帅,所以,苏军有些将帅说斯大林从沙波什尼可夫、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三元帅和安东诺夫上将这四个战争时期的全部总参谋长那里终于学会了军事,成为内行了——本文作者。)西蒙诺夫访问过的几个元帅也是既批评和揭露了斯大林的许多严重的错误和不可原谅的行为,但也维护和肯定了斯大林的很多重大功绩——主要是在战争的中后期的功绩。
这本书我已读过了几遍,因为它材料实在很丰富而又相当可靠。如果你对几十年来的世界形势、苏联形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苏联持续多年的思想文化整肃运动抱有兴趣的话,你就会感到读这本书比读什么小说、正史都会更有兴趣得多,因为它很生动、具体而又珍贵、重要,并且相对地可靠得多。
比方说,读这书时,你会知道,西蒙诺夫一九三九年二十四岁在莫斯科就读于作家协会附属的高尔基文学院时,他是如何在校方一领导人多次找他谈话时,对方硬故意大大称赞英国诗人吉卜林和旧俄诗人古米廖夫(十月革命后被处决了)的诗篇,西蒙诺夫因不得已而附和了两句,就被打小报告,说西氏称赞帝国主义分子和反革命,因而才被充军式地派往蒙古去在战争中改造锻炼的(西氏在这里认识了朱可夫,并走上了他一生辉煌的写作事业的起点),你还可看到这个人后来又是如何被处决了的。你也可看到同学中互相监视,有些打西氏小报告的人,后来有的是如何向西氏坦白交代、乞求原谅,有些人又是如何被充军流放一二十年的。你可看到西蒙诺夫在列宁格勒的三个姨母全家(普通老百姓)是如何在三十年代后期开始后(这时日丹诺夫去列宁格勒当了书记),被赶出列城到乌拉尔山脉以东,以后又进了监狱,以后又不知是如何被弄死的。
你会知道一九三九年夏在日伪军与蒙古共和国军“冲突”时,日军是如何动用了十万以上的精军(中国过去称此次战役为诺门坎战役,苏方则称为哈勒欣河战役),开始苏军如何打不过日军;伏罗希洛夫又是如何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人指挥、打得如何、会不会打、敌情如何等,他都一无所知,被斯大林问得目瞪口呆。斯大林如何在征得其他一些人的意见后,改派骑兵军长、白俄罗斯军区副司令员朱可夫去蒙古做苏军的总指挥的。而此时,朱可夫正在就捕的前夕(他的顶头上司司令员别洛夫上将早已被捕处决了),朱可夫是以就捕的精神去莫斯科的。你会知道苏军的飞机在“冲突”初期是如何不敢出动(根据在西班牙及中国空战的经验,苏机敌不过德日的飞机),后期,苏联的新作战飞机赶制出来了,双方如何往往又共有数百架飞机在空中作战,连朱可夫也承认在苏德战争中他也未看见过这么大空战的规模的(本文作者按:看来意指双方数百架飞机比较密接的作战,在二次大战中,一方一次出动一二千架甚至二千架以上的飞机空袭对方,已成常事,不过基本上不是双方对战就是了)。
你会发现几位元帅都一致指出伏罗希洛夫、布琼尼等已经如何是早就无用,在苏德战争中更无作用,而斯大林又是如何始终相当相信他们的。你会发现在一九四一年十月德大军打至莫斯科城下,斯大林同当时的西部方面军司令科涅夫打电话时是如何的生气与失措,但承认他斯大林的唯一错误,就是始终太相信骑兵了,等等。
你还可以看到,斯大林是如何志在海军,志在对外发展,志在称雄世界的。从海军元帅萨依科夫对西蒙诺夫的谈话来看,领袖是很重视这位青年海军将领的。由于不知底细而大骂一种荒唐的准军事建造时(直接把铁轨铺设在一条晃晃悠悠的公路之上),斯大林当面轻轻地饶恕了他(这个指令是斯大林作的,专家们明知其极端荒谬,但不敢违令)。就是这位元帅说,还在一九三三年,斯大林一次乘军舰出到北海上巡游时(北海是北大西洋的一部分),是如何“幸甚志哉,歌以咏志”的。他对着大海大唱其畅想曲:“黑海是什么?大盆。波罗的海是什么?瓶子!可瓶塞不在我们手里。这儿才是海,这儿才是窗口!这儿应该有一支大舰队,就在这儿。一旦需要,我们可以从这儿击中英国和美国的要害。再没有别的地方!”这是萨依科夫元帅(那时至多是少将或中将吧?)亲自听见的,最高方面一九三三年就明确发出了这样的指示(按:希特勒是一九三三年一月上台的,伟大领袖似乎根本不知道他的《我的奋斗》是要彻底消灭犹太人和布尔什维克的),他志在发展,志在扩张,志在以英美为假想敌并打败它,志在称雄全世界,志在发展沙皇们和彼得一世等还没有能完成的一切宏大事业。彼得一世算什么,他不过是一小杯水,而领袖才是大洋!证之以后几十年的历史,包括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这两朝整整三十年间的历史实践,也包括一九五八年赫鲁晓夫要“租用”中国的沿海港湾做军事基地,一九六二年在古巴设导弹基地(后被美国武力赶走)等等,在在均证明了赫、勃这两位新沙皇只不过是在完成他们的老领袖未能完成的遗志罢了。这个国家就是这么志在膨胀,膨胀,膨胀……最后膨胀到内部的压力实在太大了,只好自行炸破了事!那些说中国也想要膨胀、扩张的人,全不顾自中共成立以来,就是坚决持久地反对任何扩张主义的,我们要把十二亿人口的事情弄好,已经是自有人类以来最最困难的事了,哪里还有意与有可能去蹈他人的复辙呢!
你会发现,苏联主要领导人如何置国内外一切关于希特勒将立即发动全面侵苏战争的警告于不顾,决不准做任何的战争动员准备;你会发现当时的国防部长铁木辛哥如何不得不在他的权限以内违反最高指示,偷偷地下令进行一些(无济于事的)小小的迎战准备的;你会发现当时在苏联如果谁要强调希特勒进攻的危险性与迫切性时,谁就可能丢掉脑袋:“要是你公开以自己对未来战争的观点同斯大林的观点分庭抗礼,那就不是辞职的问题,而是丧命的问题,而且还要背着人民敌人的臭名声丧命。”这几句是西蒙诺夫自己讲的,权威性自然很不够,但苏联几十年无数血的事实,证明西蒙诺夫的这些话是一点也不错的。
你还会发现苏军在战前的五六年的中高级将领是如何几乎被全部消灭殆尽,团级干部也是如何被大量处决和流放的(这件事情,别处讲的更多更详,此处不赘)。你会发现华西列夫斯基元帅(战时任苏军总参谋长——其实即斯大林身边的参谋——时间最长,进军我东北和朝鲜时的最高总司令,基本上与朱可夫是齐名的人物)在一九三九年苏芬(芬兰)战争时,发现苏军是如何因校级军官已被杀光的情形下,而以大量尉级军官充当师长的。华西列夫斯基说:“怎么说呢,一九三九年我有机会参加……一个委员会,当时许多师长都是大尉,因为所有军衔更高的人都被捕了。”(朱可夫在别处也说到这个情况,一九三九年他到蒙古抗击日军侵略时,发现有尉级军官当师长,把一师人引到沼泽地带败亡的事情,原因同华西列夫斯基元帅讲的一模一样。)从西氏的回忆录中,你还会看见华西列夫斯基元帅说:“关于一九三七——一九三八年的事对军队有些什么后果呢,您说,没有一九三七年的事,就不会有一九四一年的失败,我看得更重些。我看,没有一九三七年的事,一九四一年的战争也许根本不会发生。因为一九四一年希特勒之所以敢于发动战争,他对我国发生的消灭军事干部的严重程度的评估在这里起了重要作用。”(其实,其他高级将领在他处也同华西列夫斯基有类似的看法。)华西列夫斯基看来是一个很正直的人,虽然一九五七年赫鲁晓夫就强制撤去了他的总参谋长职务(事在打击朱可夫之前),但在华对西蒙诺夫的谈话中,还是反复表扬赫氏战时在前线的表现。而赫鲁晓夫之卑劣,是他比斯大林更不能容忍苏联战时建立巨功的诸元帅中,两个基本上并列的、排头的双璧!你还会看到,在希特勒发动全面侵苏的前几天,塔斯社还发表公告性的东西,痛斥强调时局危机的人是险恶的战争挑拨者的声明,你还会看到在战争爆发前的一个星期,即一九四一年五月十五日、十六日如何把苏联的空军与防空兵之首脑雷恰科夫中将等三人遭到捕杀(一个全苏空军总司令只是一个中将,可见苏领导当时对空军现代化之轻视。而希特勒的空军总司令,却是他的第一继承人,当时坐第二把交椅的戈林帝国元帅,地位高于其他元帅)。你会看到战争爆发后还继续在大批的、惨绝人寰的集体屠杀军事将领(我在这里不忍也没有必要具体的把这些事写出来,如果一定要追究我的时候,我再答复他)。你还会看到德国驻苏大使舒伦堡并不是一个纳粹党徒,而只是一个职业外交家,他并不愿意看到希特勒打败苏联,在一九四O年十一月莫洛托夫访问柏林返航时,舒伦堡用各种语言暗示希特勒是一定要进攻苏联的,随行的华西列夫斯基完全听懂了,但莫洛托夫回来向斯大林汇报时,却仍然是说希特勒不会进攻苏联。(舒伦堡确是一个反希特勒分子,一九四四年被希特勒处死了。)
你还会看到,苏德战争的一个多月后,苏军总参谋长朱可夫因不堪最高当局的辱骂,而被迫提出辞职,并立即得到当面批准的情形(实为撤职)。但以后你又会看到在列宁格勒于一九四一年三月最危急时,斯大林又是如何写亲笔信叫朱可夫飞往列宁格勒,去接管毫无办法、举措失常的伏罗希洛夫的全部指挥大权的;等到列城形势稍缓,而莫斯科又被强大德军兵临城下,危在旦夕之际,斯大林又是如何飞调朱可夫回莫斯科担任保卫莫斯科总指挥的责任的。你还会看到朱可夫说,希特勒进攻莫斯科用了二十七个精锐军,如果他再有十二三个后备军跟上来,他也没有办法了的。你还可看到,斯大林格勒战役时,如何是在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两大元帅的计划、指挥下取得胜利的。(苏联电影《斯大林格勒战役》上下集我看过几次,最近又看了,几乎只看到是斯大林一个人在计划、指挥、决策,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不过是时不时出现的传令兵而已,至于广大将领官兵更不过是偶尔的陪衬或者只作为队伍前进冲杀的远景罢了。)你还可看到一九四五年春苏军转向柏林全面进军时,朱可夫为什么又变成了只是中路主力军(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一个方面军的司令员,而由最高统帅下令收回朱可夫在前线几乎一直拥有的几个方面军的“协调”权的(看西氏的全书,“协调”权等于高级联络员,一切布署均要经斯大林批准后才能执行,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等人不过只有建议权而已)。你还可从西氏的书中看到,战争胜利后不久,朱可夫如何又被调回国内不重要的几地军区去当司令员的(最近朱可夫的女儿戏称此岗哨所长);你还可看到赫鲁晓夫在利用了朱可夫的崇高威望之后,又是如何一下子把他打入地狱,定为“反党分子”,并撤掉了他党内外的一切职务,而朱可夫又是如何气得不得了而不得不用连续服安眠药的办法而昏睡了十五个昼夜的,你还可看到朱可夫的回忆录在勃列日涅夫的十八年统治中是如何不准出版,而最后又是如何由意识形态总监、最无耻的苏斯洛夫(为什么说苏斯洛夫无耻,此处不赘)暗示,只要在回忆录中加上一点称赞勃列日涅夫的内容,就可以无条件为朱可夫开绿灯,而朱可夫又如何只好同出版社的编辑商量对策,不得已只好硬加上几句并无其事的东西,说朱可夫视察前线到某军时,想见见该军的政治部主任勃列日涅夫,可惜勃氏不在,未能见到等。于是,上午送书稿清样去,下午就来电话准予印行了,等等。
你还可看到被日丹诺夫万般辱骂的作家左琴柯,是如何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是同德军打过仗的,他本来是在列宁格勒做战时宣传工作,后来被动员疏散到中亚后方去的。你还可看到左琴柯是如何写了几十篇抗德侵略的短篇小说,但是得不到发表,以及如何在他被批判后,左琴柯才不得不把这些小说全交与西蒙诺夫,而西蒙诺夫又选出十篇想予以发表,但又必须转呈日丹诺夫批准才能办的(日氏压了十个月未予处理,是在日氏死后才发现的。这在客观上倒给了左琴柯一点保护,不然,最高方面一声反攻倒算,左琴柯就没命了)。
你还可以看到,在一九五二年十月召开苏共第十九次代表大会时,斯大林并不大出席,在闭幕式上也对外国党应酬了几句,和强调要反对帝国主义及战争贩子等老话。可是在此之后开第一次中央委员会时(共约二小时),他却作了一小时半的长篇讲话,(此时西蒙诺夫已是候补中央委员,而功勋盖世的朱可夫也被赏了一个候补中央委员,近乎污辱,但朱可夫却很高兴,知道至少现在不会杀他了。)内容几乎全部是集中痛骂莫洛托夫和米高扬二人的,说他们过去什么都错了,他们要急于投降帝国主义等。按西蒙诺夫的说法,用语极其凶狠,简直是对这二人作了毁灭性的判决。谁都明白,一场大规模地清除一大批老领导人的大审判又将开始了,谁也不知道有多少要人及高级将领要受到一九三六——一九三八年式的审判与处决。奇怪的是莫洛托夫与米高扬这一次都横下了一条心,竟敢相继上台为自己辩护,不承认斯大林对他们的判决。这两位老布尔什维克这次真是吃了老虎胆,因为什么内幕他们都知道:与其坐等审判,承认自己是帝国主义间谍而被处决,倒不如今天还允许他们说几句话的时候,在众人面前为自己辩护几句之后再死为好。(时莫洛托夫夫人尚在狱中,已被捕三年了。米高扬也被指定扮演过很多害人的角色,如指定他担任审查布哈林委员会的主席,但布哈林在开中央委员会入场前就被在现场捕走了,米高扬当然懂得下面等着他的是什么事情。)在这点上,看来斯大林的权威用得太过头了,以至于在他死前他就受到了某种不小的挑战——过去,哪里会发生这种公然反驳他的事情呢?凡是同他争论过或意见不尽相同的老革命家们,哪一个不都成帝国主义的间谍而被处决或自杀了呢?第二年,一九五三年一月,即斯大林逝世前仅两个月,发生了克里姆林的九医生被捕事件,罪名是说他们毒死了日丹诺夫等人。这种事,医生当然只能是执行者,“后台”一追,恐怕比一九三六——一九三八年的历次公开大审判更大得多的审判就避免不了。(东欧各党的老领导人们不是在此之前或紧接此事之后相继被处决了么?)而且这次捉医生的事件,是撇开贝利亚干的,所以,贝利亚及其部下们的前途也就难说了。你还可以看到斯大林在这个会上忽然提出他将保留主持政治局工作、部长会议主席之职,而要辞去总书记一职时,发生了如何戏剧性的场面:坐在斯大林后面的执行主席马林科夫如何立刻被吓得面无人色(因为斯如真硬要辞去此职,势必会由马林科夫来挂名),立即举起双手向主席台及大厅会议参加者示意,起立大呼拥护斯大林、坚决要求斯大林留任等口号,一场闹剧,十分紧张,西蒙诺夫作为会议参加者,看出这明明是斯大林对会众的一场措手不及的官意测验,算是圆满结束,斯大林也就不再提辞去总书记的话了。
但是书中也有不少写斯大林非常好的地方。例如,贝利亚等在战后一定要逮捕朱可夫(这可能是贝利亚等猜错最高方面的心理),按其罪名,又是死刑,这次当然不好说朱可夫是德国间谍(按照他们过去的逻辑,硬要这么说当然也可以),而只能说他是军事政变的首脑了。斯大林这次却坚不同意捕杀朱可夫。因此,捕杀朱可夫,比美国在战后捕杀马歇尔、艾森豪威尔,英国在战后捕杀蒙哥马利,还要令人更加不可理解。一场反希特勒战争的全人类的伟大胜利的始终其事的主要组织者、指挥者,今天已被俄罗斯公平地追认为全民族的第一号英雄,而在今年五月在莫斯科建成了朱可夫的铜像了,谁知道战后他的生命也时时处在危险中呢?但是,斯大林虽不杀他,实际上也是完全否定了他,但终究保全了朱可夫的生命,这不是很宽大吗?贝利亚等不过是些纯粹的屠夫,他们连国际反应之类也绝不去考虑,这样的人,竟然在苏联长期处于掌握实权(这里仅仅专指实权)第二的大权人物,能说这里的人民是如何如何的当家作主么?
又如,某描写苏军进军柏林的小说(好像是叫做《奥得河上的春天》),不敢用朱可夫的名字,而改用假名来代替,斯大林不同意,说应该用真名(但书已印出几版了)。
又如,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大反攻前夕,一位担任发起总攻任务的坦克军长,一时过分紧张,感到事关国家的生死存亡,出于责任心,他冒死直接致斯大林长电,要求重新考虑战役发动的时间,要等准备再充分之后才能发起。斯电召华西列夫斯基元帅立即飞返莫斯科商议。决定时间不能改变了,但华元帅认为该军长不能撤换,临阵换前军大将很不利,并相信该军长是会打好的。于是斯大林立即与该军长通话,和蔼可亲,对方也答应坚决照原命令办,一定会打胜的。斯并嘱华元帅回前线后代表斯慰问并赠送一点礼物与该军长(该军长确实打得很好)。
书中反映斯在战时非常正确地处理的其他事情还有一些,大都属于几个元帅对领导战争的一些总估计性质的,都说他在战前及战争初期都是不对的,但在战争中期及后期,就比较高明了。
我以为,这本书实在写得不错,重要历史资料特丰而又真实,我以为大家都应该看它,特别是高级的政治尤其是军事领导人特别应该看,反复看,以取得经验教训。对一般读者,则可以从谜样的传说中知道不少重要史实的真相。我以为这本书应该正式发行,但书名最好改为《西蒙诺夫回忆录》,销路自然会增加。因为中国读者不习惯一切别别扭扭的书名,不知道你的书是什么性质。
一九九五年五月上旬
严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