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金先生的妙文,我将文中出自《论语》的引文一一作了核对,发现金先生对“执鞭之士”的解释颇为现代,与杨伯峻的注释很不相同,因而疑惑。金先生解释“执鞭之士”便是“拿鞭子赶马车的”人,“在今天,那就是当司机开汽车办运输掌握经济脉络”的人了。杨先生的注全文如下:“根据周礼,有两种人拿着皮鞭,一种是古代天子以及诸侯出入之时,有二至八人拿着皮鞭使行路之人让道。一种是市场的守门人,手执皮鞭来维持秩序。这里讲的是求财,市场是财富所聚集之处,因此译为‘市场守门卒’。”显然,金先生笔下的“执鞭之士”不属于周礼中的那“两种人”。自然,只要“富而可求”,做哪种人并不重要。但我心有疑虑,好比骨鲠在喉,总不痛快,故特请教于金先生。
说《读书》
青岛大学 曾艳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