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5年第1期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卷评价

作者:佚名

引发思考比较自然。在话题语言形式上也和2003年相近,以一个并列短语的形式出现。与去年的“智子疑邻”有所不同的是今年的这个寓言直接点了题,更容易使人悟到其中的道理,富人的疑问与哲学家的睿智,都有利于启迪话题的联想。
  这个话题可以有多个立意角度。可以探讨两种不同价值观所激发的不同动力、所产生的不同结果、所得到的不同评价。这是向后推理,也可以向前探求:是什么因素使人由关注自己转向关注别人?又是什么因素使人由关注别人转向关注自己?这个角度可以有广泛的选材范围,应该说这一话题为考生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只要选准立意就有充分地层示自己的智慧、审美情趣、价值取向、道德标准、生活态度的机会。
  虽然在话题的语言形式上,今年和去年同为并列短语,但对于“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这个话题的内在关系的体现远较“感情与认知”的内在关系的表达要明朗化,所以话题中包含的哲理性认知难度要低于去年的话题,这也正是再次利用寓言提炼话题时汲取以往经验的结果。这样使得审题难度降低,将有利于学生面对话题迅速展开联想,进入实质性的写作,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审题失误。
  有关话题作文的另一个关注点是常有考生将话题当标题,以为如此一来,既省却了根据话题去命题的心思,又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主题,可谓一举两得。其实,这正是命题者希望改变的现象。因为标题与话题的表达作用是有区别的。就以“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这个话题来说,它表达的不是概念,缺少鲜明的态度,所以不适于当作标题。即使你的立意比较辩证,这个话题的表述也难以显示其思辨的色彩。根据话题确定标题首先需要准确理解话题,然后选准立意,没有这两步做基础,精彩的标题是难以产生的。
  Ⅳ卷的作文题目是“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这则话题所引的语言材料是一个老故事,流传已久,稍具课外阅读量的同学都可能读到过,因而算不得陌生。但社会发展到今天,重提旧事对今人的现代观念也可算是一种挑战,而且命题本意并不在于就事论事,所以,这个话题既可以旧事新议,也可以广而论之,其可写的内容是很广泛的。
  与过去几年的话题呈现方式相比较,今年的话题材料选用了网络聊天室的形式,既呈现了这个老故事又引出了新话题,这对于熟悉网络的中学生来讲,可算是营造了一个考场上的作文情境。 此外,这则语料还和教材有所联系。语料中引用的“阿Q!”这句话的潜台词为:“阿Q的精神胜利!”,学生对此十分熟悉,这样的联系无疑会让学生顿生亲切感,这对把握题意是十分有利的。
  这个作文属于开放型的话题作文,只要属于“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这个内容范畴的都符合要求。因而这个话题可选的立意角度也比较多。从某个角度上看,这则材料的寓意有些类似1990年高考作文“玫瑰园里的花和刺”,但其立意范围更宽泛。1990年是提供材料写议论文,其典型立意为:生活中有“花”也有“刺”,要多用欣赏的眼光发现生活的美。而2004年的这个话题同样也涉及人们对生活的认知,但对于“快乐与幸福”的认识会有更多的思考角度,比认识生活中的美更具体也更多样。
  从“思维方式”对“快乐幸福”这—生活感受的影响力的大小角度来看,立意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快乐幸福”说到底不过是人的一种感受,它和人的思维观念有着更为直接的关系,因此,我们要多往好处想,积极乐观地看待问题,就会获得更多的幸福(这有些类似“知足常乐”)。
  (2)“思维方式”对“快乐幸福”感的影响较小,“幸福”主要不是“想”出来的,而主要来自实实在在的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积累;要从自立自强中获取幸福感,而不能像阿Q—样一味自我麻醉(知不足常乐)。
  (3)幸福感既来自实际利益,也来自思维调节,二者不可偏废。而上述三类又可以开掘出一些细小的角度,足以成文。
  今年作文的评分标准仍旧采用“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相结合的方法,与2003年的评分标准相比在分值上有较大变化。即由2003年的“基础等级”中的“内容”和“表达”各占25分降为每项20分。而“发展等级”则相应地由2003年的10分提高至20分。表面上是5分、10分的分值差异,实则体现了命题者对考生的期望,同时也有利于拉开作文水平的档次。该处所做的评分调整,提示考生要想作文取得高分必须重视在“发展等级”上下功夫。“发展等级”主要包括四个指标,即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作用)、丰富(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有文采(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而要做到这四点,功夫必须花在平时,仅靠考场的几十分钟的急就章是远远达不到的,很明显这项调整具有引领学生落实基础走向创新的导向作用。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