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5年第4期
“人与自然”关系类话题作文实战演练
作者:佚名
2004年岁末的印度洋海啸,已造成至少20多万人死亡,另有50多万人受伤,100多万
人流离失所,近200万人缺少必要的食物、洁净的水和卫生医疗服务。面对像股市行情
一样时时更新的伤亡数字,我们震惊,我们哀伤,我们叹息……灾难过后的今天,我们最需
要改变的,是对大自然的征服欲和人类至上主义的旧观念。
联合国《减少灾难的危险》报告还指出,1990年,世界上共发生261起自然灾害,受灾
人数为9000万;2003年,这两个数字分别卜升至337起和2.5亿。13年间,全球受灾人数
几乎增加了3倍。报告援引一些专家的观点说,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从中K期看,洪水、
干旱、飓风,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的次数将会增加,强度也会增大。面对如此不确定的人类
安全形势,除了在吃足苦头后、煞费苦心地去建立“事后诸葛亮”式的预警系统外,我们更
应关注的是如何处理与大自然的关系。
几千年来,人类大肆挥霍着地球上有限的资源,不遗余力地试图去改造世界,可是
到头来,几千年的文明积累抵不上大自然的一次震怒。它几于只用了一瞬间便唤醒了人类
关于洪荒的记忆。在人自然的暴怒面前,人类所有的力量都显得不堪一击。人类面对自
然界的困惑在于,我们几乎町以掌握绝大多数规律,却总是在少量异常事件面前被摧毁得
面目全非。
因此,面对生养万物的大自然,人类永远都不应该妄自尊大,千万不能被贪欲和霸
权迷失了心智。在大自然的漫长历程中,人类还处在摇篮里。印度洋的海啸摧毁了我们
的家园,但也给我们一次重新审视自己的机会。在大自然的生态中,人类其实只是很小
的一环,我们将自己分属于不同的国家,并且相互争斗,可是在大自然的愤怒之下,我
们终于有机会搁置争议,共同思考今后的生活。这是一场灾难,也是一个契机,相信人
类能够在付出沉重代价之后,有所醒悟。
[相关资料]
①警世的特大洪水:1998年夏季,长江、松花江、嫩江流域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洪水,给
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空前的经济损失。仅嫩江流域的齐齐哈尔市,农田受灾面积达
79万多公顷,冲毁房屋60万间,转移灾民72万多人,许多工厂因内涝被迫停产,全市经济
损失达61亿多,而全国因此次特大洪水所造成的损失,
更是以数百亿计。造成此次特大洪水的主要原因是过度
的毁林开荒,严重地破坏了地表植被,加快了水土流失,
减弱了森林截留蓄水功能,造成了平原河床的泥沙淤积。
②频繁的沙尘暴:每到冬春两季,高压气流便呼啸
着席卷一路沙尘,一年疯狂肆虐多达几十次,给人们的
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③无情的“非典”盛行:2003年春夏之交,突如其
来的“非典”横行于中华大地,数千名同胞身受感染,数
百人丧失生命;旅游中止,交通受阻;宾馆停业,饭店
关门;集会取消,出差减少;疫区学校被迫放假,许多
工作被迫延期。
④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鸟是人类的益友,能抑制
虫害蔓延,有助于农业生产并保护生态平衡。由于我国
近三分之一的草原已成为沙漠,森林数量减少,造成许
多鸟类和野生动物栖息场所大面积的破坏,现已有十多
种珍贵的野生动物相继灭绝、多种珍贵动物濒临灭绝。
⑤令人忧虑的环境状况:我国耕地人均不足1.5 9
亩,不及世界人均耕地的47%;水资源为世界人均淡水
占有量的1/4,且被严重污染;沙漠化面积占国土总面
积的17.65%,还有43%的土地面临沙漠化威胁,荒漠
化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27.2%,受影响人口近¨乙人;
在大气方面,每年排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
物质近10亿吨,酸雨面积为国土面积的29%,是世界上
粉尘污染最为严重的国家。
[思考提示]
环境用灾难告诫人们:人类要重新审视自己与大自
然的关系,绝不能幻想自己是大自然的主宰,以“万物之
灵”自居而为所欲为。如果肆无忌惮地破坏环境,环境必
然以洪涝、风沙、疾病、干旱、酸雨等灾害报复人类。
众所周知,森林具有无法替代的铲土保水作用,它
通过树冠、树干和枝叶缓和降水对地表的直接冲击,减
少土壤流失;又因森林植被的残落物和林木的庞大根
系,使森林土壤形成涵水能力很强的孔隙,落在林地的
雨水能迅速下渗贮存起来。据统计,森林土壤根系空间
达到1米深时,每公顷森林可贮水500至2000立方米。
这样,每2000公顷森林的贮水量,至少相当于一个100
万立方米的小型水库。更重要的是森林蓄水不受地形限
制,而。目-保蓄水分和调节水分的作用是通过动态平衡来
实现的,民谣说:“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时能蓄
水,旱时它能吐。”因此,人们称森林为“绿色水库”。
应该强调的是,森林在特大暴雨下能起到削弱洪峰
缓解险情的作用。1975年河南驻马店地区的洪汝河、沙
颖河和唐白河流域连降特大暴雨,3天内降水量达800至
1000毫米,使板桥和石漫滩两座水库大坝决口,造成
了极大的灾难;而同一条件下的薄山、东风两水库,却经
受住了洪峰的冲击,没有出现险情。据事后调查,认为水
库的安全与否,与上游的森林植被状况密切相关。那两座
被冲毁水库上游的森林覆盖率仅为20%,而安然无恙的
两座水库上游的森林覆盖率高达90%。正因为如此,前
两座水库每年因暴雨淤积的泥沙最高可达40厘米,使库
容日减,终于酿成大灾。
乱砍滥伐、毁林开荒,使地表裸露,除了造成水
土流失外,极容易造成扬尘天气。更可怕的是沙尘还会
传播种种疾病和瘟疫。这令人恐怖的景象,正是神圣大
地被践踏与破坏的结果。
还有那工厂烟囱冒出的浓浓黑烟,污染了洁净的空
气导致酸雨形成,腐蚀了城市建筑,吞噬了农业成果;
工业污水,污染了清澈的河水,毒死鱼虾。
此情此景似乎在无声地警诫与昭示着人类:再也不
能破坏环境了!必须警觉,应以更大的决心与毅力,去
保护已经遍体鳞伤的地球母亲!
[文题设计]
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被破坏,使人类面临不断来自
大自然的灾难性报复,山荒岭秃,沙尘肆虐,空气污
染、土地沙化,江河废流、疾疫频仍……。请以“人
与自然”的关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见解与
看法。文体、字数不限。
[写作提示]
面对大自然,以万物灵长自居的人类的习惯姿态是
“欲与天公试比高。”有人爬上了高山,就说“征服”了高
山,有人游过长江,就说“征服”了长江;有人飞跃了黄
河最狭窄的部分,就说“征服”了黄河;有人越过了沙漠,
就说“征服”了沙漠。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像意大利女探
险家,独自穿过塔克拉玛干沙漠时,跪倒在沙漠边:“我不
认为我征服了沙漠,我感谢它允许我通过。”什么时候,我
们能留一分敬畏给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