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8年第8期

应考写作素材集锦

作者:刘高伟




  她就是全国吹奏萨克斯冠军杨红。
  使用分析:追求是实现理想的动力。 成功是人人所追求的,但是有的人为什么老不成功,而有的人则很容易成功。本文就给我们道出了其中的“秘诀”:你有没有为你的理想,为你的梦想时刻的不停地付出。如有梦想而不付出,那梦想只是空想而已,如有梦想并为之奋斗、为之付出那则是“我火是应该的,不火才不正常”了。
  
  8.列宁格勒的树
  
  从1941年8月到1943年1月,列宁格勒被德国法西斯整整围困了900天。3个轮回的严冬,900个日夜的战云密布……即使是在最苦难的900天内,列宁格勒城里的人们,没有为生计砍伐过一棵树。胜利之夜,那些遍布城市的树依然郁郁葱葱,似乎在欢呼人类的傲骨与人心的博大。
  在阴云惨淡、魔剑高悬的900个日日夜夜里,列宁格勒城里竟然:剧照贴满大街小巷,剧院天天夜里开演,观众座无虚席;学校准时开学,上课铃声从未间断……
  有这样不放弃尊严的人,有这样精神高贵的人,列宁格勒的树可以被战火烧焦,但决不会被人民砍伐。
  使用分析:丧失信念,悲观消极的人才会大肆破坏环境,他们只顾眼前利益。热爱生活、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人们会悉心保护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因为优美的环境彰显他们美好的心灵。
  
  9.为了一件上衣
  
  1898年5月1日,美国的马尼拉湾大战开始。舰艇上,指挥员命令大家脱去衣服,准备行动,其中一位弹药手匆匆脱下上衣时,这件上衣从他手中滑了出去,飘进了大海。当这件上衣飞出船外的时候,他转身走到舰长跟前,请求允许他跳进大海把衣服捞上来。舰长没有答应他。于是这个弹药手就走到这艘船的另一边,径自沿着梯子爬下去,跳进海里,游过去抓住了衣服。当他回到船上以后,因为违反了军令而被戴上了镣铐。
  战斗结束后,海军准将杜威对这个案子很感兴趣。因为他很想知道,为什么一个弹药搬运工为了一件上衣,竟敢冒着生命危险去违犯军规。
  当杜威将军和颜悦色地找他谈话时,他忍不住哭了。原来在脱掉上衣之前,那个士兵还在看他母亲的照片,他还吻了吻这张照片,然后把它放进了上衣的里兜。未想到,一不小心,衣服飘落到了海里。将军噙着眼泪听完了他的话,然后将他从椅子上扶起来,拥抱了他。随即将军下达了命令,立即释放并赦免这位小战士。
  “一个冒着生命危险去抢捞自己母亲照片的孝子,在这艘舰艇上是不能被戴上镣铐的。”将军感慨地说。
  使用分析:那个小战士为什么冒着生命的危险去抓一件看来不值什么的上衣,那是因为上衣的衣兜有他一生最重要的人——母亲的照片。是因为他深爱着他的母亲,他深受母爱亲情的感染。看来,亲情是一种无穷的力量!这种力量,能使一个人变的执着,勇敢顽强,甚至连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拥有了亲情的力量,再平凡的人也会有不平凡的表现,不平凡的举动。
  
  10.朱寿昌千里寻母
  
  朱寿昌是宋代时期的县官,因母亲出家从小就母子分离。朱寿昌长大做官后,想到母亲已八十多岁,无人侍奉,决意辞官寻母。朱寿昌的父亲对此极力反对,并指使同州城的程知州赵师爷从中阻拦。面对阻力,朱寿昌却决意寻找。经历了几度严寒酷暑,寻遍所有庵堂,一无收获。为寻母,朱寿昌摔成重伤……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线索,母子团圆,朱寿昌母亲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使用分析: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平常我们听说的感受到的大多都是伟大的母爱,而这个故事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孝子的佳话,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了人间那血浓于水的亲情。
  
  11. 张伯苓的理想
  
  南开中学的创办者张伯苓16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洋水师学堂,学习驾驶。毕业后,他参加了“甲午海战”,但军舰一出海就被击沉,这对他触动很大。1899年英国强租我国威海卫军港,张伯苓亲眼看见,第一天在港口升起的清朝国旗第二天就降下来了。强烈的爱国心促使他毅然退出海军,回到天津筹办学校。他四处奔走,筹集资金,终于在1907年办起了南开学校。张伯苓一生全力办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人才。
  使用分析:一个人只有有了远大的理想,才有可能做成事业。有了理想再加上不懈的追求,那么你的目标就会实现。张伯苓的事例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