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初中作文教学实践论要

作者:张 蕾

必需。因此我坚持着初一、初二的写作训练方式:练字、写日记、每周快速作文、佳作欣赏、月考作文等等,另外还增设了一个新讲台:让学生们按学号每一节课上台用3分钟时间讲述自己写下的近期感触。这样既调节了孩子们的应考情绪,又磨练了他们的口头及笔头作文能力。
  俗话云“要想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写作训练是一项积累性的活儿。要让愿写作、爱写作的孩子们写作技能娴熟、文笔从容、风格鲜明,还需要从训练角度、训练频率上进行更深的打琢,这样才能有从量变到质变的升华。我深知:做文如做人。写作只有经历“闻鸡起舞”、“悬梁刺股”似的磨砺才会有“庖丁解牛”的从容之举。实践证明文学在初三这个特殊的时期使孩子们更睿智和坚毅,他们的作品从内容、风格、主题、手法上都日趋有型、豁达洒脱。
  2.展我认为孩子在学习中如果没有展示自我的机会,那么他的热爱就如纵然有种子却没有土壤一般。所以训练学生写作要注意时时给他们展示的平台。在第三学年我尝试着给学生们更多的展示机会,比如:成立了班级的“朝花文学社”、学习编写自己的“作文册”、给报纸刊物投稿、参加网上作文大赛等等。春华秋实,面对成功,学生们喜不自禁,他们在日记里写下:“写作让我们成长起来!”
  在这个平台上,我扮演的只是一个陪伴的角色。孩子们像初飞的雏鸟,沉浸在一种叫“成长”的兴奋和喜悦里。此时,教师的作用在于“授之以渔”,教师的享受在于看着学生成长自己也得以成长,这就是教育独特的收获。在这样的平台上会营造出一种乐学的气氛,使学生意识到自我的价值并力求实现的快乐。在这种氛围中我索性让学生们潇洒走一回。我也悟出这么一个道理:展示是人不断进步的动力。
  有了三年来的“层层铺垫”,放手让学生走向中考——人生此时最迫近的舞台,可谓“三年磨一砚,笔墨香自现”。
  3.炼应试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提升,是让外界发现自己、了解自己、挑选自己的一种挑战。而在中考这个战场上,作文考核占了很重的分量,它可以为考生的脱颖而出助一臂之力。由于中考作文是面对同一题材的群体应试,所以作为送学子赶考的老师,我觉得要特别注意在最后阶段对作文进行点拨,如:题目亮丽化、文体单纯化、立意鲜明化、细节生动化、题材灵活化、首尾圆合化、详略得当化、卷面整洁化等等。这些训练,好似把三年的十八般武艺从头到尾耍一遍,会有“临阵磨枪,越磨越光”的效果。学生这样走上考场,自然会胸有成竹。
  三年,一个轮回;三年,一次业务的历练,一遭生命的探索。我走得自信,也走得有些犹豫。在这里,写出来,是录下一段生命的历程,更是希求同行们的热情的点拨。
  (作者单位:柳州市十五中学,广西柳州,545001)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1]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