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中学历史教学探索
作者:何日忠
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愉快的体验。在这种学习氛围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为提高,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2.利用活动课和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促进学生探究式学习
历史活动课以探究学习为主要特征,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注重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在“做”、“收集资料”等一系列活动中培养获取和处理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历史等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如有一节活动课题是: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我将班上的学生一分为二,让他们分别担任正方和反方。正方辩题是:辛亥革命失败了;反方辩题是:辛亥革命取得了胜利。提前让学生收集资料,阅读教材,通过激烈的辩论,有了正确的观点。正是借助这样的探究、合作学习,学生的主体性有了很大发挥。
3.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学习,培养合作精神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学习。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集体意识,形成与他人友好相处的心态,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的不足。历史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合作学习创造条件,把教与学的过程变成一个合作、互动、民主、开放的过程。如,在讲授“丝绸之路”时,我把学生分成历史、地理、语文、生物四个小组,确立不同的学习探究目标,指导他们分头去搜集资料。然后,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学习探究目标,完成相关发言。历史小组介绍丝绸之路上的名胜古迹,如西安大雁塔、麦积山石窟、敦煌莫高窟、阳关、玉门关、楼兰古国、安西四镇等。寻访名胜古迹,再现丝绸之路的历史风貌,使学生触摸历史,形成强烈的历史意识。地理小组展示了丝绸之路的地形、地貌的特点及古今地名考证。丝绸之路从黄土高原出发,跨越黄河,经由河西走廊进入茫茫戈壁,向西延伸,显示了我们祖先征服自然的决心和勇气,密切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语文小组搜集了大量有关描写大漠西域的诗歌,如,王之涣、张籍、王翰的《凉州词》,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王昌龄的《从军行》等,活跃了课堂气氛,陶冶了情操。生物小组从生态环境出发,介绍了丝绸之路的重要植物,如,葡萄、胡萝卜、哈密瓜等,并从环保意识出发,对丝绸之路兴盛一时的楼兰古国消失的原因进行探讨,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观点。
总之,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学科的教学任务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因此,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每位教师关注的课题。作为中学历史教师,我们应该主动走近新课程,学习新课程的理念,参与新课程的实验,让新课程之花在校园里绚丽绽放!
(作者单位:昭平县四中,广西 昭平,54680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