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家访,仍是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
作者:林 红
教师的职业决定了教师要为学生的成长承担责任和付出爱。爱学生是教师的夫职。教师要把对学生纯真的博大的爱,作为激励自己不辞辛劳做好家访的动力,把家访作为班主任的常规工作来做。只有这样,才会心甘情愿地舍得牺牲休息时间去走家串户,尽可能多地走进学生的家庭,看望学生和家长。对某些特殊的学生,还必须不止一次地登门访问,而不是被迫无奈地走一下。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直观地去考察学生的家庭,热情地与家长和学生交流。耐心地了解各方面的情况,而不是敷衍了事地随便聊聊。只有这样,才能在家访之后,对照学生的表现,认真分析,制定对不同家庭的学生的不同的教育策略和方法,尤其是特别关注弱势群体家庭和单亲家庭的学生,把教师的爱和教育的公平性真正地落到实处。
(二)不能把家访变成“告状”之行
现实生活中,往往有学生很害怕老师去家访,有的家长也不欢迎老师去家访。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老师把家访作为向家长“告状”的机会,甚至就是为了“告状”才去家访的。这种做法,有违家访的真正意义。家访,目的是互通情况,让老师、学校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及其对学生的影响,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情况及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从而搭建家校共管的平台,共同探讨教育好学生的办法,形成教育的默契,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如果只是为了向家长“告”学生在学校犯错的“状”才去家访,是达不到这个目的的。
在家访中,老师要抱着平和的心态和诚恳的态度,既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的缺点,也要表扬学生的优点,同时耐心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情况,并与家长共同分析、研究教育的最佳方法。不要一味地指责学生,或者埋怨家长不负责任,以免造成老师一走,学生便受到家长的打骂,以致学生怨恨老师的后果。况且,问题出在学生身上,虽然家长有责任,但老师也有责任。老师应该以诚恳的态度先作自我批评,才能使家长心服口服,交谈起来才可能气氛融洽,达到家校共同解决问题的目的。
今天,我们处在中华民族复兴的21世纪,“全球化”的大背景,课程改革的新任务,都要求我们以更高的质量、更好的效果做好育人工作。班主任是学校教育的中坚力量,家访是班主任工作不可缺少的内容,更是新时期教书育人的一项重要内容。教育因爱而美丽,通过家访,让老师的爱永远流淌在学生的心田,成为学生成长的催化剂。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