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第2期

眩晕症运动疗法等

作者:佚名

多用左手防中风
  日本医学专家在其研究的因脑血管破裂出血的中风患者中,发现有50%~60%的患者是右脑半球微血管破裂出血。他们分析认为,这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习惯于使用右手有直接关系,因此提出了预防中风的最新方法——多用左手。
  生活中人们惯于用右手,这样就导致大多数人的左右脑使用不平衡。常用右手会使左脑牛球血管神经的弹性与功能不断得到锻炼和加强;而左手使用很少,右脑半球血管神经的弹性和功能就无法得到长期的锻炼和加强。
  所以,平日生活中以使用右手为主的中老年人,应特别注意有意识地多使用左手与左侧,以便锻炼和增强右脑牛球血管神经的弹性和功能。 摘自《大众健康报》不对称体操
  经常练习不对称体操,可以培养人“一心二用”的能力,锻炼身体各部位灵活性,使人摆脱习惯动作的束缚,提高人的创造力、理解力。具体做法如下:
  1.两臂侧平举,一臂做顺时针方向转动,另一臂做逆时针方向转动。
  2.右臂前伸划圈,左臂一上一下画线。之后,两臂交换动作,左臂划圈,右臂画线。
  3.两臂齐胸,肘部弯曲下,一只手臂做/顷时针转动手臂做逆时针转动。4.一臂前伸做旋转运动,另前伸画三角形。
  5.右臂紧靠头部,左臂紧贴腹部,右臂做上下画线动作,左臂做旋转动作。
  6.在头部上方两手拍响声,用脚跟轻点地,击掌声由强到弱,点地声从弱到强,最后以轻拍手掌,猛蹬地面的动作作为结束。整个6节动作连续做5~10次。
  摘自《医药养生保健报》老年人夜间小腿抽筋怎么办?
  不少老年入夜间睡熟时常常发生小腿抽筋,可立即采取以下方法解救。
  1 立即离床下地走动,忍痛用患足前掌向下蹬地,常可迅速解除小腿肌肉的痉挛,使疼痛消失。
  2.立即坐起,把腿伸直,然后用双手用力将脚掌往背屈方向掰,可迅速解除小腿痉挛。
  3.用拇指或食指的指腹用力按摩、按压人中穴使穴位有酸胀感,可解除小腿抽筋。
  4.用拇指和食指分别按压脚后跟两侧,并用力上下搓动,也可迅速解除小腿痉挛。
  老年人由于各种生理机能的衰退,容易发生钙代谢的负平衡,极易出现抽筋或骨折等现象。为预防夜间小腿抽筋,老年人在膳食方面要多吃些含钙量高的营养食品,如奶、豆、虾米皮、芝麻酱、海带等。为老年人烹制的菜和汤中加点醋或放几枚山楂、梅子,可促进食物中钙的溶解,易为人体所吸收。此外,冬秋季节老年人要注意下肢保暖,尤其是在睡眠时。平时要加强体育锻炼和运动,每日对小腿肌肉进行按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摘自《健康之友》过份安静对老年人有害
  大多数老年人喜欢在安静的环境中生活,正由于此,许多家庭都让老人单独住在安静的屋子里。当孩子们到爷爷、奶奶的居室去玩耍时,父母常把孩子拉回来,并嘱咐说,不要到爷爷、奶奶那去闹!这种做法是不妥的。
  让老年人长期生活在极度安静的环境中,对健康非但无益反而有害。这些“与世隔绝”,与寂寞为伴的老人,会变得精神不振,性情孤僻,待人冷漠,对生活失去信心,甚至易患心身疾病和其他疾病。
  因为自然界和生活中的许多声响对人类的健康是有益的。这不仅包括潺潺的流水声、萧萧的风声、百鸟呢喃,也包括优美的乐曲和亲人们那亲切的话语……这些声音对人们来说是一种良性刺激,有益于稳定人体内环境。
  老年人也和一般人一样,需要这些良性刺激,古人早有“听松涛、闻溪水”可延年益寿的说法。特别是儿孙们在老人的面前,能经常与老人聊天、谈心,给老人唱唱他们愿意听的歌曲,说些愉快有趣的见闻,无疑,这对老人的心身健康十分有益。摘自《健康之友》晚练胜于晨练
  锻炼身体的最佳时段,取决于季节、年龄和人体生理活动的规律。初秋日出早,早晨5—6点钟锻炼对中青年人来说比较合适。这时空气新鲜,气温凉爽,有利于晨练者舒展筋骨,增强肌力。一般机关、学校、医院、工矿企业的工作人员,宜在上午10点和下午3点做半小时适量运动,如做广播体操,打羽毛球或乒乓球,有利于消除疲劳,增强体质。但是到了深秋至翌年早春,则不宜在早晨5-6点钟锻炼。因为这时气温很低,寒气袭人,对身体健康不利。尤其是老年人,到下午4点钟以后锻炼为好。
  从人体生理学的角度看,傍晚锻炼更有益健康。无论是体力的发挥,还是身体的适应能力和敏感性,均以下午或黄昏时分为佳。例如人的味觉、视觉、听觉等在此叫最为敏感,全身肌肉、关节的协调能力最强,尤其是心率与血压都比较平稳,更适合参加体育锻炼。而在早上,不仅感官不敏感,运动协调能力较差,心率与血压的波动也比傍晚大得多,这对健康会构成威胁。所以,中老年人,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人不宜晨练。
  摘自《健康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