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8期
中医药,治疗肾病的“精兵良器”
作者:陈 洁
中医对肾病的认识与研究积累了千百年的经验,中医学中的“肾”除了指解剖学上的肾脏,还涉及到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泌尿系统、运动骨骼系统、呼吸系统等等,更强调一系列功能:比如中医认为肾是人体的根本,主宰着人一生的生长、发育;肾藏有人体的精微物质,具有生殖、遗传能力;肾还主管骨骼的发育,控制骨髓、脑髓的生长……
随着现代医学知识的普及,许多人在确诊患有肾脏疾病后,会想到用中医中药治疗,尤其是经西医治疗难以控制的肾病患者,会转而向中医肾病专家求助。近日我们采访了著名的中西医结合肾病专家、上海市名中医陈以平教授,请她谈谈目前中医药治疗肾病的现状。
中医中药是治疗肾病的重要手段
记 者:有一种观念认为。肾病是不治之症,尤其是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中医药能治好肾病吗?
陈教授:很多西医疗效欠佳的肾病患者,通过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情得到控制。包括已伴发肾功能不全,甚至已经透析的病人,中药治疗一段时间后,可使肌酐下降。正因为中医药治疗肾病确实有效,有不少海外人士查出患有肾病后,还是选择回国治疗。
有的病人来诊时病情很重,譬如有大量蛋白尿、高度水肿,但治疗效果有可能比病情较轻的患者好,为什么呢?我们研究发现,肾病的预后主要和类型有关,有些肾病病理分型比较好,最终能够完全控制甚至治愈;有些分型差,可能要终身服药,或者间断长期服药。
肾病不是不治之症,有的病人能完全缓解,不仅在症状上,血液检验上恢复正常,而且做肾穿刺活检后发现从病理上也验证确实好转了,免疫荧光全部转阴性,但因为许多患者认为康复了就不愿再做肾穿刺,所以这样的有力数据还不多。
记 者:要治好肾病,是否应同时应用中西医治疗?
陈教授:肾病分很多种,有的应当首选西医治疗,有的是中医治疗更有效果,有的是中西医同时“上”更好。譬如,微小病变的肾病,是激素敏感型的,早期发现就用上激素,疗效显著;膜性肾病,对西医来说,是个非常棘手的疾病,但我们用中医药治疗的有效性已经过临床验证,治疗例数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多的,在国内享有很高的声誉;又譬如新月体肾炎。重症IgA肾病等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明显提高疗效。
记 者:您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能为我们总结一下吗?
陈教授:传统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对证下药。问题是,有很多肾病患者自己没什么异常症状,经体检查出蛋白尿。血尿。这类早期病人来看中医,可能舌象。脉象改变不明显,医生辨证、用药就有一定难度。我在长期临床实践和研究中摸索总结出,中医无证可辨时,可先做肾穿刺,查出病理分型,譬如IgA肾病,或者局灶增生型,或者系膜增生型……然后用中医的思路辨证施治……多年来就总结出,不同型的病人大致会出现哪些症候,有什么治疗规律,对应的也有若干方子,临床上再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随证加减治疗。譬如,膜性肾病用益气活血化湿法治疗,效果就比较显著。
在这里我也想呼吁一下,中医治疗肾病也要重视肾脏穿刺活检和实验室检查,不光对病人的确诊治疗十分必要,而且有利于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研究。
重视中药肾毒性
(在对陈教授采访过程中,恰巧有位患马兜铃酸性肾病的病人来求诊,陈教授深有感触地说,中药虽然能治疗肾病,但一些中草药对肾脏的毒性作用不容忽视,更应当引起广大百姓的重视。)
记 者:中药引起的肾病病例多吗?
陈教授:不少。比如这位患者连续服用了两年含有关木通的龙胆泻肝丸而导致肾病。一开始他在其他医院用激素等西药治疗了一年多时间,因血清肌酐仍持续升高,最高时到310微摩尔/升,然后尝试中药治疗。在我这里服汤药一年多,现在已经降到了190微摩尔/升(正常值为男性53-106微摩尔/升;女性44-97微摩尔/升)。我曾经治过一对台湾夫妻,因长期服用含有马兜铃酸的减肥药,妻子吃得多,来就诊时血清肌酐已达600—700微摩尔/升,病情迅速恶化,只好手术换肾,换肾以后又罹患肾癌。丈夫吃得少,病情比较轻,我给他用中药间断治疗了几年,现在已基本康复了。
预防从改变生活方式做起
记 者: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查出患有肾病,如何预防呢?
陈教授:现在肾病有低龄化趋势,这可能和现代人经常熬夜、过度疲劳、精神紧张、烟酒过量。饮食无节制,不重视检、发现较晚有关。所以,首先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起居要正常,以防抵抗力下降。长期健康的生活方式还可以预防一些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尿酸血症,从而避免糖尿病肾病、痛风肾的出现。
其次,应积极控制感染。如呼吸道。胃肠道、胆道等感染都可能诱发肾炎。有人就因为得了感冒,一直拖着不治疗,拖到后面就成了肾炎,这本来是可以避免的。
再次,要经常体检,最简单的方法是经常做尿常规检查。早发现早治疗。如果已经出现腰酸、眼睑浮肿、下肢水肿、泡沫尿,血尿等症状,应引起高度重视。
(陈以平教授每周三上午在上海市龙华医院有特需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