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7期

宠物:好朋友?坏朋友?

作者:本刊编辑部




  德国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饲养猫和狗的人与不饲养这些动物的相比,每年就诊的次数要少16%,住院的天数要少21%。这种现象在65岁以上男性群体中尤为突出。
  
  宠物可减少或消除人的病痛
  
  ■现象·变化
  据张会长介绍,在北京曾有这样一个例子:某大学二年级的崔小姐因自杀未遂被送到北医三院救治,这是崔小姐的第四次自杀。当时负责抢救的林医生会诊后,初步认定,崔小姐有严重的抑郁症倾向,于是建议她到心理研究所做进一步的治疗。心理研究所的医生对崔小姐进行病情分析和催眠治疗后,决定采取动物温馨治疗,把一只叫琴琴的猫给她喂养。和琴琴一起生活一个月后,崔小姐像换了一个人一样,不但不再有自杀的念头,而且和猫咪琴琴还有周围的病友都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崔小姐回家两周后,医生到她家里,发现她已经变得热情开朗、大大方方,不再是那个缩在屋角,不敢和别人交流的小丫头了。
  
  ■宠物·治疗
  在一定的条件下,宠物还可以充当医生,而宠物参与的这种治疗方法,就叫做“动物疗法”。
  张会长介绍,动物温馨治疗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的德国,是情感治疗理论的一个实际应用的分支,主要用于治疗精神疾病如抑郁症、自闭症和自杀倾向患者。研究表明:饲养宠物可以治疗精神疾病。例如养猫可以治疗抑郁症,养鸟可以治疗神经官能症,养马可以调治焦虑症,养鱼可以治疗紧张型强迫综合症等。
  动物疗法还涉及很多方面,不仅仅是精神疾患。例如狗一直是人类的朋友,而狗对人们的帮助也不限于在精神疗法方面。
  大家知道,狗一直以来可以训练为盲人引路,并照顾他们的生活。而现在,动物学家致力于训练“援助用犬”,用于帮助残疾人自理生活,一些狗被训练帮助聋哑人对声音的反应,例如对门铃响或火灾警铃的响声起反应。还有狗被用于帮助行动不便的人,例如为坐轮椅的人找回失落的物品或开门。动物专家们发现狗熟悉一些人的行为可以预料人的突发病,现在专家们努力给狗确定和巩固这些特征,以帮助癫痫病患者。
  现在,宠物的作用被越来越多的挖掘出来,渗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而且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喜爱。
  
  ■宠物·关爱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素质和道德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呼吁关爱宠物。人们认为,对宠物的关爱也是对人的关爱,宠物与人,特别是它们的主人,具有难以割舍的亲情。人类对于宠物的爱心,某种程度上反射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很难想像一群冷酷对待动物的人,会对他人和社会怀有博大的爱心。
  有资料表明,喜欢饲养宠物的人,通常情绪稳定、情感丰富、富有爱心、热爱生命,而锻炼饲养宠物的能力,养成照顾宠物的习惯可以有效地激发人潜在的爱心和忍耐力。有爱心的人会重视生命的意义,能培养出对周围事物的责任感。有忍耐力的人也能培养出坚韧不拔的性格,不会轻易被外界的伤害所击倒,更可以增强自信心和处理生活的能力。
  
  宠物也会给人类带来伤害
  
  ■现象·另类
  2005年4月8日《重庆晚报》报道,昨日,一名捂着右手的大学生赶到新桥医院求救,称被自己所养的宠物所伤,令医生吃惊的是,其宠物竟是一只蜥蜴。
  近来,蜥蜴、变色龙、乌龟、老鼠等奇异的野生小动物,逐渐取代了温顺可爱的小狗、小猫,正成为年轻人的新宠物。新桥医院急诊科史忠教授介绍,充满神秘感的“另类宠物”正好迎合了青少年追求新鲜、另类、刺激的心理,但这些宠物容易对人体造成伤害。史教授称,这些“另类宠物”极不适宜饲养,因为其体内携带了许多病菌和寄生虫,很有可能使饲养者传染皮肤病和呼吸道疾病,且这些动物大多具有较强的攻击性,不易驯养、容易伤人。同时,部分"另类宠物"带有弯曲杆菌,受这种菌感染的人会出现胃痛以至瘫痪的症状,造成食物中毒。
  
  ■现象·疾患
  说到宠物给人带来的麻烦,首推狂犬病,俗称疯狗病。近年来我国狂犬病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据卫生部公布的全国重点传染病疫情显示,我国从2002到2004年,狂犬病在重点传染病中的所占死亡人数和病死率都位居第一,是传染病中“第一杀手”。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目前年消耗狂犬病疫苗400余万份,超过了世界其他国家用量的总和。即便如此,我国狂犬病发病率仍高达5%,居世界第四位。
  狗是此病的主要传染源,人多因被患病的狗咬伤而感染。猫、蝙蝠、狐狸及其他许多野生动物也都可传播狂犬病。有些外观健康的猫狗等动物也可能携带有狂犬病病毒,并将该病毒传染给人。狂犬病临床表现为特有的狂躁、恐惧不安、怕风恐水、流涎和咽肌痉挛,呼吸和循环系统功能衰竭,最终喉肌痉挛窒息而死。此病可防不可治,一旦发病,死亡率几乎达100%,至今没有特效治疗方法。
  
  ■宠物·病菌
  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副主任、留美博士后谭毅教授说,随着养宠物的人越来越多,一些由猫狗鸟等宠物而引发的疾病也日益增多。宠物身上携带着许多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寄生虫和真菌),某些病原微生物可以使人类感染并致病。疾病传播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咬伤或挠伤主人,也可以因主人直接或间接接触宠物的排泄物、唾液和皮屑等所致。此外,宠物皮毛中藏匿着的携带病菌的虱子和跳蚤也是将病菌传给人的重要途径。除个别疾病如狂犬病外,大部分人畜共患疾病都不会危及人的性命。且疾病的严重性与被感染者的年龄和健康状况有关。
  除狂犬病外,其他几种常见的宠物易传染给人的疾病有弓形虫病、鹦鹉热、癣菌病、寄生虫病等。
  谭教授说,在饲养宠物的过程中,虽然存在可能患上上述各种宠物疾病的潜在危险,但是只要注意做好自我保护,定期到正规合法兽医防疫站或宠物诊所为宠物做健康检查,注射疫苗,服用驱虫药,一般情况下还是没有问题的。
  当然,2~3岁的孩子最好不要与动物生活在一起。不得已一起居住的情况下,不仅要打针预防狂犬病,而且要检查宠物身上是否带蛔虫,检查宠物的健康状况。宠物生病后,要及时去看兽医,确认是否传染。另外,如果孩子本身有出疹等异常症状时,建议告诉医生宠物的情况,以便医生诊断。跟宠物打交道保持距离很重要,千万不要用口给宠物喂食。
  
  编后:两只鸟儿喂大一窝小鸟,慢慢地小鸟翅膀硬了,随即高飞而去……只剩下空空的窝和老鸟还在,这本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空巢”现象。然而,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偌大的房子里只剩老人的“空巢家庭”却越来越多。1993年,我国空巢家庭在有老人的家庭中所占的比例只有16.7%,2003年上升到25.8%。在一些大城市,空巢家庭问题更为突出。专家预测,50年后,我国老人家庭的“空巢”率将达到90%。因“空巢”而引发的老年人身心健康问题也将更为突出。孤独感是这类家庭的共性,由此派生出各种身心疾病,例如抑郁、焦虑、失眠等。本期策划证实,饲养宠物有益于这样的家庭消除孤独感,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益。当然,宠物不能、也不应该代替亲情的慰藉,决不能以为买只狗送给老人,就算是尽到了责任和孝心。同时,在喂养宠物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卫生和免疫,避免宠物带来的传染性疾病,让宠物真正成为人类的朋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