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10期

养生益寿文摘

作者:佚名




  3.餐后摩腹。唐代名医孙思邈说:“食毕摩腹,能除百病。”长期坚持餐后揉腹,能促进血液循环,促进胃肠平滑肌舒缩,调节肠系膜神经感受器,增强胃肠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功能。
  4.餐后怡情。古人说:“食后不可便怒,怒后不可便食。”进食前后应保持乐观的情绪。食后应在宁静的环境欣赏轻快的音乐,因为优美的音乐对中枢神经系统可产生良性刺激,促进人体消化功能。
  (摘自《中国中医药报》文/胡万里)
  
  鲜为人知的按摩进补法
  
  用药物和食品进补已为大众所知晓,而按摩进补,知者则不多。所谓按摩进补,就是用手法刺激有关的经络、穴位,从而达到扶正固本、祛病延年的目的。具体方法是:
  两手中指指腹着力,分别摩擦鼻的两侧,从鼻翼至鼻根,来回摩擦,直到鼻翼两侧发热。
  手握空拳,用拇指和食指夹住整个耳郭,用力搓擦,搓至发热。
  用舌尖反复卷摩牙龈内外,直至满口生津,并将津液咽下。
  手掌微屈,手指自然并拢,轻轻拍击胸部,双手交替进行。
  用单手或双手重叠放在腹部,以顺时针方向按摩,先按摩上腹部,再按摩脐部、小腹部,最后反复按摩整个腹部。
  双手掌小鱼际分别放在腰部两侧,然后上下摩擦,擦至局部发热为止。
  用拇指着力,按揉两侧足三里穴(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一横指处)各100次,以有酸胀感为佳。
  用手掌小鱼际着力,摩擦脚掌心,两脚交替进行,以发热为度。
  中医认为,人体各部与机体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互相关联,互相影响,因此,按摩局部,不仅有益于局部,而且也能通调全身内外上下。
  (摘自《当代健康报》文/张春生)
  
  中年健康需六戒
  
  一戒懒惰。人到中年,常感到两腿沉重,身心疲劳,因而不爱运动,这说明“衰老”已悄悄降临。应经常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活动,如慢跑、散步、打拳、做操、游泳等。
  二戒过劳。人到中年,肩挑工作、家务两副重担,如果生活、学习、工作等安排不妥,则机体各组织器官得不到适当休息,时间久了就会积劳成疾。因此,中年人尤其要注意劳逸结合,给自己适当休息时间,记住:休息是为了更好地工作。
  三戒吸烟。尤其是中年男性,懒或劳累时都想吸烟,但吸烟是威胁中老年人健康和生命的元凶,会使患慢性病的危险迅速增加。因此,人到中年后最好戒烟或逐渐减少吸烟量。
  四戒发怒。人到中年,家庭琐事多,工作任务重,情绪易波动,特别易动“肝火”。而人在发怒时,交感神经极度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心跳加剧,血压升高,各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受到干扰,容易诱发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高血压、冠心病等,故中年人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五戒纵欲。人到中年,夫妻情深意浓,此时往往易引起冲动多欲,这对健康极其不利,会导致头晕眼花、腰膝酸软。故只可增情,不可纵欲。
  六戒多食。许多人到了中年后,胃口变大,而多食会增加体重,导致肥胖,而肥胖者往往“四高”,即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现改称血脂异常)、高胆固醇,这“四高”是造成心脑血管疾病的祸根。
  (摘自《家庭保健报》文/清秋)
  
  形神兼养健康要旨
  
  《黄帝内经》认为,大凡养生,形神兼养,保持形神若一,乃健康长寿的要旨。
  脑宜动《修真十书》陈绍勋曰:“头脑为神、魂、魄、意、志汇聚之所。”因此,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奉于脑,而生精神、感觉、意识、思维、记忆、运动等功能。《灵枢·本藏》说:“意志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可见,意志内连脊髓,而主属于脑,外又连贯身形五脏,往来不穷,从而构成人体的最高主宰系统。大脑发挥正常功能,才能作用全身气血,使之心身健康。
  体宜炼运动不仅能促进人体气血流通,还能改善人体神经功能,使大脑放松,消除疲劳,精神愉快,提高工作效率。
  心宜静就是指心态要平和,对任何事情要看得开,放得下,从而做到心安理得。正如孟子所说:不动心,可养浩然之气。诸葛孔明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也都强调了心灵宁静的重要。“形神合一”思想是中医养生的重要指导思想,遵循这个指导思想,可以使人达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境界。
  (摘自《大众卫生报》文/潘树和)
  
  一日吃三枣,终生不显老
  
  一日吃三枣,终生不显老,这是赞美吃枣的好处。人人都怕老,特别是女人,那么,怎样才能青春永驻呢?其中一条经验是:坚持每天吃上三个枣子。
  枣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P。维生素P对健全人体的毛细血管、防治血液病及心脑血管疾患都有一定的作用。膳食中若维生素C缺乏或不足,人就会感到疲劳倦怠,甚至产生坏血病;常吃红枣可使人面色红润,容光焕发。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也是枣儿的“常住户口”。因此,枣有“活维生素丸”的美称。
  一般来说,鲜枣宜洗净后直接食用,干红枣则煮在米粥中食用,能够使人体充分吸收它们的营养成分。妇女在经期食用,有益气养血的功效。要注意的是,红枣虽然是很好的补品,但也不适合过量食用,过食红枣可能出现脘腹胀满的感觉。
  (摘自《生命时报》文/张湖德)
  
  别忘做做心理健康操
  
  人到老的时候,常爱聚在一起,说些家长里短。虽是家长里短,却都是经历世事沧桑后的人生感悟。有一次,我听见一位老人家这样开导另一位老人,他说:“人这一辈子,苦恼之处就是总爱暗暗地较劲和别人比。上学的时候,比谁的学习成绩好,谁考上了名牌大学;年轻的时候,比谁搞上了对象,比谁找到了好工作,谁升了职,提了级,当了官,有了车,买了房;有了孩子以后,比谁的孩子漂亮、聪明、有出息,能够上一个好的幼儿园、好的小学、重点中学……现在,人老了,比什么?比的就是健康。”
  我听后颇为认同这位老人的话。人到老的时候,健康是第一位的,是任何高官厚禄、大房香车、美女娇儿都无法比拟的。问题是,健康从何而来?
  现在的老人都重视体育锻炼,确实能够让老人健康长寿。但这只说明了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在于心理。万病心中生,万境心中起。老年人最容易想不开的,其实都不过是泛上心头的陈芝麻烂谷子,或眼前儿女的一些琐事。所以说,健康不仅指的是身体,同时也指的是心理。
  心情开朗,心境恬然,心态平和,心怀坦荡,人到老时候尤为重要。说得雅一些,这叫做宁静以致远;说得俗一些,这就叫想得开。唐诗里有“万俗皆走圆,一生犹学方”的名句。现在您就得收收心,与万事万物都别再较劲,而要悠然自在,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老人每天早晨做做早操,是必要的,但别忘了每天做做心理健康操。
  (摘自《中国老年报》文/肖复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