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2期

李白诗从酒中出

作者:张法良




  这首《襄阳歌》通篇都是描写喝酒的快乐,把一个嗜酒天真的李白刻画得活灵活现。
  《山中与幽人对酌》也是一首饮酒的华章:“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在山花烂漫的时候,与自己心仪的高人(幽人)对酌,心情好极了,能不一杯接一杯的喝吗?喝醉了,就很直率的对朋友说,我要睡了,你先走吧,明天再来喝,别忘了把琴带来。我们明天抚琴饮酒。短短四句诗就形象描绘出了一幅酒逢知己千杯少的画面。人物形象鲜活生动,酒趣盎然。
  此外,酒仙李白还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赞美名酒、酒具、饮酒环境以及怀念酿酒师的佳作。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客中作》)美酒郁金香,盛在美具玉碗之中,呈现出美丽的琥珀光泽,热情的主人又频频劝酒,怎不叫诗人陶醉;产生宾至如归之感,有点乐不思蜀了。短短四句诗,既赞美了酒,又赞美了酒具,还赞美了好客的主人,同时也赞美了美酒产地南陵(今山东枣庄市)。读来令人拍案叫绝。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金陵酒肆留别》)春风和煦,柳絮纷飞,江南酒店,满店飘香。更有红粉劝酒,群少宴别。环境优美,场面热烈,诗人陶醉之余又感到难舍难分。
  李白不仅钟情于酒,还饮酒思源,对酿造酒的师傅也一往情深。一位酿酒的老师傅去世了,他写诗哀悼:“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哭宣城善酿纪叟》)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在悼念纪叟时,也发挥了丰富的想象:既然纪叟生前酿酒,死后在阴曹地府也一定还是在酿酒。但是我在阳间,他在阴间(夜台),我喝不上他的酒,那他的酒是卖给谁喝了呢?从诗中我们可以想见,诗人与纪叟平时感情很深,彼此引为知音。同时也反映了李白对劳动人民是很尊重的。纪叟若九泉有知,定会千古含笑。
  
  斗酒诗百篇
  
  我上文说过,诗与酒是李白生命的两个支撑点,缺一不可,相互作用。饮酒,激发了李白的灵感,燃起了他的诗情,使他神采飞扬,豪情万丈,惊人的诗句,如“黄河之水天上来。”
  李白的好朋友,诗圣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分别赞美了唐代的八位知名度很高的饮者:贺知章、李、李适之、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和焦遂。为他们各画了一张肖像画。其中对李白更是浓墨重彩的加以描绘,用形象生动的语言阐明了李白写诗与饮酒的关系:“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酒杯一端诗如涌泉,目空一切,连皇帝老子来请也不去,还“自称臣是酒中仙。”如此这般的诗酒狂客,古往今来恐李白一人耳。
  在我国民间素有“烟出文章酒出诗”的说法。“大跃进”年代,有这样一首民歌:“李白写诗爱喝酒,我们写诗爱挑土。李白斗酒诗百篇,我们担土诗万首。”说明李白诗从酒中出,在我国广大人民群众中也是认可的。
  接下来,我们再欣赏李白自己的《将进酒》,这是李白于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与好友岑勋、元丘丹登高宴饮时,酒后吐“狂言”,酒后吐真言,借酒兴诗而创作的一首咏酒力作:“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我试着将这首诗译成白话:你看哪!那黄河之水仿佛从天而降,奔流到海永不回头。你看哪,这人生易老,早上照镜子还是一头黑发,到了晚上就变成白发苍苍了。光阴如流水,人生太短暂,今天我们好友相聚,算得上他乡遇故知,可以说是一件得意的事情,那就痛痛快快的欢饮吧,莫叫酒杯空对着明月。既然天老爷把我们降生到这个人间,自有他的道理,自有他用途,留得青山在,何愁无柴烧!不要把钱看得太重,花了还会再来,管他的,今朝有酒今朝醉,杀羊宰牛,大碗喝酒,大块吃肉,非得喝他个三百杯不可。岑夫子、丹丘生,且饮酒,莫停杯。请听我唱一支祝酒歌。钟鸣鼎食的宝贵人家我不羡慕,但愿天天有酒喝,而长醉不醒才是快乐。古来的那些帝王将相,圣人贤人又怎么样?还不是都化为乌有,谁还记得他们。还不如我李白落了个“酒仙”的美名。昔日成王曹植曾说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饮酒取乐,我就是钦佩像曹植这样饮酒写诗的人。主人不用担心钱不够,有好酒只管拿来喝。连五花名马、价值千金的皮衣我都舍得拿来换酒喝,我要与你们用美酒来冲洗积压在胸的万古之愁。
  李白的这首《将进酒》虽满纸“酒话”,但都是肺腑之言,全诗感情奔放,大起大落,恣态佯狂,言人所不敢言,人所不能言,具有震撼灵魂的艺术魅力。与其说是一首劝酒歌,不如说是一篇饮者宣言。能写出这样震古铄今的酒歌,只有酒仙李白。难怪现在许多宾馆酒楼,都把李白这首《将进酒》挂在大厅或餐厅之内,供客人们欣赏,以助酒兴。
  《把酒问月》也是李白借酒兴诗,以月喻己的一首酒诗:“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云翳)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这首诗明白晓畅,婉转如流,又富有人生哲理,耐人寻味。全诗十六句,从酒写到月,再从月写到酒,从空间感受写到时间感受,从地上写到天上,从人间写到仙境,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完美、永恒而又神秘的月亮形象,同时也塑了一个飘逸出凡的诗人自我。
  我斗胆冒说一句,李白的许多诗歌都借助了酒的神力。且不说字面上不见酒字的篇章,仅字面上有酒字的篇章就可以看出,李白酒入诗肠就诗兴大发,佳句连珠,妙语惊人。上面我已经举出了许多诗例,在此不再重复。
  总之,李白一生在政治上很不得志,终生以诗酒为伴。杜甫在怀念李白的一首《不见》中,有两句话概括了李白的一生:“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但李白在诗歌创作上的巨大成就和推动酒文化的发展上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可以说是“不废江河万古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