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2期

体育健儿的吃

作者:蓝 翔




  某体育商城有较大的空房,我们向他们商借举办饮食文化收藏展览,可主管先生说:“饮食文化和体育毫无关系,你们应该去饭店借展厅。” 闻听此言,真令人啼笑皆非,体育运动和饮食文化真的毫无关系吗?
  2004年春,就在中国奥运代表团即将出国参加雅典奥运会大赛前,中国体育报刊出专版,专家们所写的文章几乎全是谈吃!其中一篇写道:“现代体育已经越来越成为一个全方位的竞争,科学的运动营养是保证运动员取得成绩的基础。运动员的日常训练强度大、赛事频繁,为了让训练与比赛中的运动员通过合理的饮食调整出最好的身体状态,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特制定了高标准的运动员食谱。”
  事实胜于雄辩,体育运动与饮食文化不是没有丝毫关系,而是有密不可分的重要关系。一位国家级的权威教练说:“我们的体育健儿在国际比赛中往往痛失金牌,非技不如人,而是‘体’不如人。我们不是输在技能上,而是输在体能上。”所谓“输在体能上”,就是力不从心,体力后劲不足,要想体力超群,必须增加营养,这最根本还是吃的问题。
  2003年11月中国举重队在温哥华参加举重世锦赛。奥运冠军占旭刚和小将李宏利,原计划在77公斤级比赛中夺金牌“双保险”,不料双双败下阵来。原因在于酒店每天供应的洋早餐不对胃口,根本没法吃,运动员只喝牛奶和咖啡就去比赛,这怎么比得过人家。女队员刘霞也说:“第一天到加拿大吃西餐很不习惯,吃完就呕吐,以后根本不敢吃那些怪味的东西,哪来的劲举杠铃?”
  比赛之所以吃败仗,主要在于吃不饱,以后得出经验,出国比赛经费充足可自带厨师和食品,无法自办伙食,就多带些方便面等,或是在比赛当地找华人餐馆订饭菜。总的来说,吃是运动员夺金牌的保障。吃得不舒服,比赛就没好心情、好体力,再有好技术也难以发挥,金牌只好看着别人拿。
  
  为拿金牌饿肚子
  
  说起来事情有点怪,按理说吃不饱肚子当然拿不到金牌,但有的项目只有饿肚子才能拿到金牌。
  就以柔道而言,参赛选手大多要过饿肚皮这一关。因柔道比赛前,选手都要称体重,如48公斤级,赛前称体重47.99公斤就合格,如多喝一杯茶,体重超出0.02公斤,那只好退出比赛。选手们为了控制体重,主要控制饮食,有时为了减轻体重,只好不吃菜饭喝点牛奶。饿着肚皮称体重,幸运过了称重关,选手们刚走出检测室,等在门前的教练会把一个电饭锅送到运动员手中,锅里有菜有面有鸡汤。运动员饿了很久,这时必须补充营养,不然体力不支。但此时不能敞开肚皮猛吃,吃多了也不利比赛。总之,运动员的吃是一门科学,很值得研究探讨。
  
  健美冠军吃什么
  
  这里还要说明一点,并非吃得饱吃得好就能夺金牌,运动员的吃,的确学问很深,主要针对每个不同项目的特点来讨论吃。
  笔者曾多次采访健美运动员张萍,张小姐曾十次荣获亚洲健美冠军,有亚洲健美女皇美誉。我曾为她写过一篇《健美冠军奖杯的秘密》。看起来这二三十座奖杯金光闪闪,但张萍说奖杯中没有美酒只有眼泪。你知道她每天吃什么?为了肌肤丰满,减少皮下脂肪,保持不发胖的健美体形,她每天吃的是黑面包、麸皮、玉米粉等。吃的所谓菜,每天分餐吃30个煮熟的鸡蛋,只吃蛋白不吃蛋黄。食谱中还有黄鳝,但张小姐吃的不是炒鳝丝、炒鳝背,她吃的是不放任何调料,不放盐的煮黄鳝和泥鳅汤。虽然腥气扑鼻,她还是含着眼泪坚持吃别人吃了就恶心的主副食,所以健美女皇张萍说:“我的奖杯中盛满了泪水和汗水。”
  
  相扑运动员敞开肚皮吃
  
  当前世界上任何运动员都严格控制饮食,唯有日本相扑运动员饮食不受限制,吃得越多越好。
  “2004大相扑中国公演团”4月在上海开赛,使中国观众对日本相扑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日本相扑运动员,每天都要吃“力士火锅”,敞开肚皮吃,牛肉、鱼肉、热汤面、豆制品、蔬菜、米饭、寿司、啤酒等大量供应,一日两餐,餐后睡觉,为的是催肥。有位一餐竟吃了72碗面、36盒饭、20升日本米酒,创下了相扑运动员一餐进食的最高纪录。其余的一餐吃二三十碗面饭算是小饭量。他们吃得多为了增加体重,普通日本人70公斤左右,但相扑运动员要膀粗腰圆,体重最少120公斤胖似河马才合格。这样比赛时,对手对这座肉山推也推不动,搬也搬不倒,相反自己却能以重取胜。不过这种特殊运动员因暴食暴饮,身体过于肥胖,寿命大多不长,平均年龄不超过57岁。
  
  冠军食谱吃出冠军
  
  我国有句俗语:“人活着不是为了吃,吃是为了更好的活着。”我国一些营养专家,为了能使运动员夺取金牌,为国争光,他们特为各种不同项目的运动员制订了不同的菜谱。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开设了体能类、技巧类、综合类三个不同的餐厅,菜肴的风格也由原来的鲁菜主体改变为做工精细、口味清淡的淮扬菜系。其中有几款冠军食谱:蟹粉狮子头、响油鳝糊、盐大虾、香肠蒜苗、炒烤羊肉片、西芹牛柳、洋葱牛排、鲫鱼汤、罗宋汤等。从这些菜名看,也许看不出新鲜奇妙名堂,可是大师傅配料不同一般,烹调不同平常。这些菜除供冠军品尝,非冠军吃了也可增加夺冠的力量。
  总之,体育竞技决不可忽视饮食文化,专家们既挖掘饮食传统,又在这种基础上加以创新,全心全意为运动员提供精华、高效、营养的膳食,他们正努力改善提高我国运动健儿的体质,使运动员能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夺取金牌、扬威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