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12期
冬至的故事
作者:薛理勇
冬至是一年中光照时间最短的一天,也就是讲,从冬至日开始,北半球的白天时间一天比一天长了,古人把黑夜讲作“阴”,把白天讲作“阳”,所以冬至也是“阴衰阳盛”的开始。太阳是对地球气温变化影响最大的天体,但并不是唯一的因素。由于冬至前后的一段日子是地球光照最短的日子,地球的气温较低,地表的温度也较低,古人总结出一气象规律,即从冬至日开始,经过九九八十一天,地球的寒气基本散尽,进入新的大地回春的新气象。许多地方流传各自的冬至“数九歌”,《清嘉录》中收录苏州地区的“数九歌”,说:
一九、二九,相唤弗出手。
三九二十七,篱头吹栗。
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
五九四十五,穷汉街头舞。不要舞,不要舞,还有春寒四十五。
六九五十四,苍蝇垛屋。
七九六十三,布衲两肩摊。
八九七十二,猫狗躺地。(,吴方言音近yin,即冷的意思,冷嗖嗖吴方言讲作“si si”或“do do”)
九九八十一,穷汉受罪毕,刚要伸脚眠,蚊虫蚤出。
冬至后的第三、第四个“九”是最寒冷的时候,人们把大冷天讲作“三九天”就是从“数九歌”里出来的。
《上海县竹枝词·岁时》中讲:
冬至花糕更粉圆,分冬酒吃闹年年。
衣冠拜贺亲朋后,肉块堆盘夜祀先。
作者原注:“冬至,治花糕、粉圆祀先,冠带相贺,名分冬酒。俗语:‘冬至夜里一块肉,譬如不冬至。’”
冬至日的风俗食品是“冬至团”,《清嘉录·冬至团》中也讲:“比户磨粉为团,以糖、肉、果、豇豆沙、芦菔丝等为馅。为祀先祭灶之品,并以馈贻,名曰‘冬至团’。”祀先即祭祖,祭灶为供神,“冬至团”也分祀先用和供神用二种,“有馅而大者为粉团,冬至夜祭先品也;无馅而小者为粉团,冬至朝(早)供神品也。”这种风俗在苏南的部分农村里依然存在,而在城市里早已消失了。
“冬至夜里一块肉,譬如不冬至”是旧时上海的谚语。与“年夜”是新年前一天的除夕之夜,西方人的“圣诞夜”是圣诞节前一天的夜里一样,“冬至夜”就是冬至日前一天的夜里,冬至的风俗活动一般是在“冬至夜”进行的。“冬至夜里一块肉,譬如不冬至”的意思是:冬至夜吃的东西特别补身体,冬至夜进补可以使人身体健康、强壮,有抗寒力,尽管寒冷的冬天已经来临,你的抗寒能力似乎会使冬天还没到来。
在中国几千年的农耕年代,人们年复一年地重复着春播、夏耘、秋收、冬藏活动。也许人们以为冬天是收藏的季节,人们吃下肚的食物也最容易被身体吸收、保藏。我记得自己童年时,我的祖母在冬至日“强迫”我们多吃一点东西,还会讲:“冬节(我老家称冬至日为“冬节”)吃东西有补。”而稍富裕的人家则会请郎中开出一张补药方子,据方子中的药材去熬制药膏,在冬至日开始服用,这种习俗至今仍十分流行。在冬至来临之前,上海的中药房备足了所谓的“冬令大补膏”,市民们争购“冬令大补膏”也成了上海的一道风景线。中药的主要药材是所谓的“草药”,大部分取材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所以,一般地讲,中药吃不坏人,但治疗效果也不明显,但部分药材有明显的毒性或对健康不利,所以,在配制冬令膏方时,最好还是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否则不但进不了补,弄得不好反而吃出毛病。
江南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清爽冬至邋遢年”。这里的“年”即“新年”,传统习俗新年是除夕过的,所以“年”特指“年三十”。谚语的意思是:如果冬至这一天天清气爽,那么年三十那一天一定是雨天,泥泞的道路使环境邋里邋遢;反之,冬至那天天气邋遢,过年那天就一定是晴空当日,天爽气清。这句老古话流传了不知多少年,但谁也没有去认真地记录和分析——这是否有什么根据。
清顾禄《清嘉录·干净冬至邋遢年》中讲:
俗以冬至前后逢雨雪,主年夜晴。若冬至晴,则主年夜雨雪,道涂泥泞。谚云:“干净冬至邋遢年”。
作者大概怕人不理解,又加注文讲:
案:蔡铁翁诗:“慌将干湿料残年。”注:“俗有‘干冬湿年,湿年干冬’之说。”
《广韵》:“邋遢,和杂也。”家雪亭《工风录》云:“俗以不洁净为邋遢。”上音腊,下渐入声。
文中的“家雪亭”是指昆山人顾雪亭(名张思),他写的《土风录》是研究吴地风俗、仪礼、语言的重要著作,顾禄与顾雪亭是同族中人,故称“家雪亭”。《土风录》卷八:
污秽物曰“邋遢”,见《广韵》:“和杂也” ,又“破、坏也”,又“邋遢,粪也。”或书作“拉杂”。
实际上“邋遢”是“垃圾”最早的写法。免去繁琐的考证,我直接用《辞源》“邋遢”一词的释文作说明:
脏土和扔弃的破烘杂物。本作“邋遢”。“拉”、“邋”双声、用畚箕敛拾东西叫“圾”。因属脏土之类,字又改从土旁,写作“垃圾”。宋吴自牧《梦梁录》十二河舟:“更有载垃圾粪土之船,成群搬运而去。”又十三诸色杂货:“亦有每日扫街盘垃圾者,每支钱犒之。”是宋时已沿用此二字。
“邋遢”的读音接近“le se”,大陆的各地方言于“垃圾”一词的发音是各不相同的,但似乎没有哪一种方言把“垃圾”讲作“le se”的,后在港台的国语电影、电视片中,“垃圾”一律讲作“le se”,我想,这应该是港台方言中保存的“邋遢”的古音。
冬至是一个阳历的概念,而传统的“新年”是一个阴历的概念,冬至一般固定在阳历的12月22日,而“新年”则是农历的一月一日,二者之间的日期是不确定的,所以“清爽冬至邋遢年”只是一谚语,并没有任何的科学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