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人性本真的诗意描写和审美观照
作者:徐安辉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海阔故事汇
在经历了真正的蛇和香包奇香的较量,毒蛇远去之后,六月完成了一次灵魂的洗练净化,怀疑从单纯的心底退却,他坚信香气能够驱走毒蛇,美能够战胜邪恶,多行善事,永葆心灵世界的纯洁,毒蛇就永远无法近身。心底无私天地宽,此时的六月感觉到从未有过的“大家”的美好,人人都是那么可爱,就连平日里憎恶的人也变得顺眼了,他要把与姐姐争抢过的包裹着美好和期望的香包送给白云。浓雾散去后的山村和朝阳下的大山所呈现的美景与把吉祥和如意送给他人的六月的美好心灵相交融,让人陶醉并感叹大自然对人的性情的陶冶,也使得六月自己“心里美得有些不知所措”。作者通过互文结构的艺术构思,赋予了晶莹的露珠以多重意蕴,它既是太阳的儿子,又是大地的女儿,集天地之精华,是至纯至真的美的最高境界,而称其为“蛋蛋”,表明了人对此的由衷热爱,再与母亲唤五月六月为“蛋蛋”相联系,互为阐释蕴意,从而建立起人是万物之灵长,其心灵世界也该是至纯至真的内在关联。露珠在阳光的照射下消逝或被大地娘娘收去,它的“死”意味着其生命的再度升华,“死”而复生后则纯之又纯,美之更美,但至美又是脆弱的,它经不起任何的玷污和摧残,“在这个世界上,美,实在是太短促太脆弱了”⑤;纯洁的孩子是美的,但在其生命的旅程中,它又是极其短暂的一个阶段,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心灵一旦被世俗和污浊侵蚀之后,就再也难返原朴重归真纯,这是生命自身的存在悲剧。作为经历了人生风风雨雨的作者,深切地体验到生命运动中可能出现的人性的堕落,他甚至有些心痛地怀念至纯至真的童男童女的美好,也呼唤着一切美好的事物,包括人的美好心灵,不被破坏毁灭,不被世俗浸染而异化,甚至走向人的反面。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对人之存在的终极关怀。
当艾包含了天之子的太阳蛋蛋和地之女的露水蛋蛋之后,这时候采到的艾才叫“吉祥如意”,“采艾就是采吉祥如意”,作者在这里显然赋予了艾以象征的意蕴,是其为疗治人类精神疾病而开出的良药。荣格曾说:世界发展的趋势显示,人类最大的敌人不在于饥荒、地震、病菌或癌症,而是在于人类本身,因为我们没有任何适当的办法来防止比自然灾荒更危险的人类心灵疾病的蔓延⑥。在作者的人生体验中,坚守纯洁的童心和对美好的挚爱与追求,是清除心灵的废墟,阻止精神沦落、人性异化的有效途径。这正如他在散文《点灯时分》中由于对生命的感伤而发的慨叹:面对世事的喧哗和骚动,要“披拨红尘”,“于纷繁中守持宁静”,回归到“生命的朴真”和“那盏泊在宁静中的大善大美的生命之灯”,回归到“那个最真实的‘在’”⑦,只有这样生命的存在才会和谐幸福、吉祥如意,人类的未来才会健康、吉祥如意。
“一个人的写作面貌,在许多时候,往往是被他的天性、世界观所决定的”,“朴素、简洁、深刻,永远是作家的高尚美德”⑧。在走过了人生四十多个春秋的生命征途后,郭文斌不仅有了中年人的沉稳和内敛,更有了历经复杂多变人事的淡泊、豁达、宽厚和宁静,“心如平湖,神如止水,整个生命沉浸在一种无言的福中、喜悦中、感动中”⑨,守着生命最深处的自己,以善良的天性和独特的价值选择“以心传心”,并将其文学的触须深入到乡村生活世界的内部,“让天真带着他的笔旅行”,“寻找并且挽留住原本属于我们却早已丢失的原初的生命的丰富和生动”⑩,创造纯净、至美至真而又含蓄、隽永的审美境界,这对当代文坛而言,其意义无疑深刻而久远。
(责任编辑:吕晓东)
① 李洁非:《还原的乡村叙事》,《小说评论》,2002年第1期。
② 李兴阳:《西部生命的多情歌者——郭文斌小说、诗歌艺术论》,《文艺报》,2005年2月1日。
③ 谢有顺:《今日的艺术与理想》,《我们内心的冲突》,广州出版社,2000年版。
④ 谢有顺:《王彪:此刻孤独就永远孤独》,《话语的德性》,海南出版社,2002年版。
⑤⑦⑨ 郭文斌:《点灯时分》,《点灯时分——郭文斌散文精选》,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⑥ 荣格:《现代灵魂的自我拯救》,工人出版社,1987年版。
⑧ 谢有顺:《朴素的写作》,《我们内心的冲突》,广州出版社,2000年版。
⑩ 李晓虹:《中国当代散文发展史略》,转引自哈若蕙:《编后》,见郭文斌:《点灯时分——郭文斌散文精选》,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附:
吉 祥 如 意
郭文斌
五月是被香醒来的。娘一把揭过捂在炕角瓦盆上的草锅盖,一股香气就向五月的鼻子里钻去。五月就醒了。五月一醒,六月也就醒了。五月和六月睁开眼睛,面前是一盆热气腾腾的甜醅子。娘的左手里是一个蓝花瓷碗,右手里是一把木锅铲。娘说,你看今年这甜醅发的,就像是好日子一样。六月看看五月,五月看看六月。用目光传递着这一喜讯。五月把舌头伸给娘,说,让我尝一下,看是真发还是假发。娘说,还没供呢,端午吃东西可是要供的。五月和六月就忽地一下子从被筒里翻了出来。
到院里,天还没有大亮。爹正在往上房门框上插柳枝。五月和六月就后悔自己起得迟了。出大门一看,家家的大门上都插上了柳枝,让人觉得整个巷子是活的。五月和六月检阅队伍似的跑到巷道尽头,又飞快地跑回。长长的巷道里,散发着柳枝的清香味,还散发着一种让他们说不清的东西。雾很大,站在巷子的这头,可以勉强看到那头。但正是这种效果,让五月和六月觉得这端午有了神秘的味道。来回跑的时候,六月觉得有无数的秘密和自己擦肩而过,嚓嚓响。等他们停下来,他又分明看到那秘密就在交错的柳枝间大摇大摆。再次跑到巷道的尽头时,六月问,姐你觉到啥了吗?五月说,觉到啥?六月说,说不明白,但我觉到了。五月说,你是说雾?六月失望地摇了摇头,觉得姐姐和他感觉到的东西离得太远了。五月说,那就是柳枝嘛,再能有啥?六月还是摇了摇头。突然,五月说,我知道了,你是说美?这次轮到六月吃惊了,他没有想到姐姐说出了这么一个词,平时常挂在嘴上,但姐把它配在这个用场上时还是让他很意外,又十分的佩服。自己怎么就没有想到它呢?随之,他又觉得自己没有想到这个词是对的。因为它不能完全代表他感觉到的东西。或者说,这美,只是他感觉到的东西中的一小点儿。
等他们从大门上回来。爹和娘已经在院子里摆好了供桌。等他们洗完脸,娘已经把甜醅子和花馍馍端到桌子上了。还有新下来的梨、大枣。在蒙蒙夜色里,有一种神秘的味道。仿佛真有无数的神仙在他们看不见的地方等着享用这眼前的美味呢。
爹向天点了一炷香,往地上奠了米酒。无比庄严地说:
艾叶香
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
出门一望麦儿黄
这儿端阳
那儿端阳
处处都端阳
艾叶香
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
出门一望麦儿黄
这儿吉祥
那儿吉祥
处处都吉祥
……
接着说了些什么,五月和六月听不懂,也没有记住。爹念叨完,带领他们磕头。六月不知道这头是磕给谁的。想问爹,但看爹那虔诚的样子,又觉得现在打扰有些不妥。但六月觉得跪在地上磕头的这种感觉特别的美好。下过雨的地皮湿漉漉的,膝盖和额头挨到上面凉津津的,有种让人骨头过电的爽。
供完,娘一边往上房收供品,一边说,先垫点底,赶快上山采艾。说着给他们每人取了一碗底儿。然后拿过来花馍馍,先从中间的绿线上掰开,再从掰开的那半牙中间的红线上掰开,再从掰开的那小半牙上的黄线上掰开,给五月和六月每人一牙儿。他们拿在手上,却舍不得吃。这么好看的花馍馍,让人怎么忍心下口啊。可是娘说这是有讲究的,上山时必须吃一点供品,不能让胃空着。五月问为什么。娘说,讲究嘛,一定要问个子丑寅卯来。六月说,我就是想知道嘛。娘说,这供品是神度过的,已成仙了,能抵挡邪门歪道呢。六月说真的?娘说当然是真的。六月说,那我们每天吃饭都供啊。娘说,好啊,你奶奶活着时每天吃饭就是要先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