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魏微:含蓄通透之美
作者:胡传吉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海阔故事汇
魏微以肢体动作、手势眼神等无言的姿态代替了人物的口舌辩白。大老郑最常见的神态,就是“笑”,他对他的行为不做过多的辩解,但我们从他的动作中看到了纯朴的礼数、踏实的为人,他为他周围的人,增添了默默的情意、美好的想象,那是一种只有在善意的关照下才能够出现的,温暖时光,“我们”因此对大老郑有了更多的信任与感情。“有一天,大老郑带了一个女人回来。……我们也不认为,这是大老郑的老婆,因为没有哪个男人是这样带老婆进家门的。大老郑把她带进我家的院子里,并不作任何介绍,只朝我们笑笑,就进屋了。”院子里的人,都不说话,彼此观望了一番,最后又充满善意地,接受了这种不清不楚的关系。魏微写大老郑和女人的恩爱,细腻而饱含感情,是说不出口的、平常但又深厚的感情,有一个空间细节,堪称大手笔,“得空大老郑就回来看看,也没什么要紧事,就是陪陪她,一起说说话。她坐在床上,他坐在床对面的沙发上,门也不关。门一不关,大方就出来了,就像夫妻了”,如果不是对中国人的礼数与脾性了如指掌,如果作者没有非凡的悟性,绝对写不出来这样的细节。
但是,“第二年开春,院子里来了一个男人”。女人的前夫?“他不是女人的前夫,他是她的男人”,他的一身,就是乡间悲苦的浓缩,能让我们“陡地醒过来”,他只知道种田的好,但又说不出哪里好,他晓得有不好,但也说不出哪里不好,他的一家子,都靠了他的婆娘,见不着的时候,虽然忧伤,但闲下来想一想,就是觉得亲切、踏实。
女人的身份明了。院子里的人,如何应对这种道德的困局?时光又回来了,汉字里的道德要求又回来了,合情合理。院子里有一种腼腆得让人温暖的气氛,但是,通情达理的母亲,还是摊牌了,大老郑说她是好人,母亲说,“你也是好人,可是这跟好人坏人没关系,我们是体面人家,要面子,别的都好说,单是这方面……你不要让我太为难。我母亲又说,你是生意人,凡事得有个分寸,别让外人把你的家底给扒光了。大老郑难堪地笑着,隔了一会儿,他搓搓手道,这个,我其实是明白的”。也许是因为曾经靠得太近,也许是因为投入过感情,院子里的人,可以原谅对门户的冯奶奶——靠找相好拉扯大两个孩子、声称死也要等她男人回来,也不能谅解大老郑的女人。这一对照,也是神来之笔,仿佛大老郑的女人伤害了生活。这不是道德说教,这是隐藏得很深的,不自觉的,对感情神圣感的庇佑之心。
这一切,说得清吗?
魏微是克制这种写作美德的受惠者。克制让她的写作简洁、果断,点到即止。“她天生知道很多感情” ,但在作品中,她既能守住感情,但又看到内心,她仿佛天生就通晓能够穷尽心灵的某些修辞术。欲言又止,隐忍不发,《大老郑的女人》呈现出艺术的美态。艺术的美态,就是人性可回旋的余地。
但这一切,说不清。克制的修辞术,指引着,作者明智地,不下判断。道德关系微妙,“说不清楚”,是全篇高妙的点睛之笔:“有一次,我父亲因想起他们,就笑道,这叫怎么说呢,卖笑能卖到这种份上,还搭进了一点感情,好歹是小城特色吧,也算古风未泯。我母亲则说,也不一定,卖身就是卖身,弄到最后把感情也卖了,可见比娼妓还不如。唉,这些事谁能说得好呢,我们也就私下里议论罢了。”
《大老郑的女人》有古汉语传统里那种暧昧的、不可说的光辉,但小说又凭借人道的高贵情怀,摆脱了古汉字里对人设下的苛刻道德要求。这是节制手法下,最饱满的精神收获。作者以一种训练有素的、简洁的叙述艺术为汉语写作添上了夺目的光彩、高尚的操守、深邃的情感。我想,这就是新鲜的经验,它有别于沉重的古典情志审美传统,但它又承继了古典的暧昧天人观,它对古汉字的某些神旨,作出了微弱的应答,但与此同时,它又解开了古汉字的部分咒语。我在前文也提到过,古汉语的结构及意指,早已暗示过现代汉语写作的出路,我们的经验,并没有完全断裂。
如布鲁姆曾经反复强调过的那样,艺术不能降格为一目了然的判断。人的世界,是反复阐释自我、不断转译神旨的世界。高明的文学,懂得顺势,顺人事的走势,而不妄下判断。
魏微的文字,有玉石一般的质地与光泽,远时清冷,近时温婉,落落大方,善解人意,沉静而不张扬,有中国人传统的含蓄通透之美(写得含蓄、看得通透)。若只含蓄,则扭捏小气,但若含蓄且通透,则大气周全,这种端庄正大的气质,变得越来越稀有。《大老郑的女人》,当时读,过后阅,都能感觉到岁月的沉香,古拙的朴风,还有,现代的机警与慧黠。她的细致,是不经意的、有艺术修养的细致。她很委婉,但委婉方见深刻澄明。她深知世态的残酷无常,她能把握人心飞快向下坠落的速度,但她始终保持慈悲的心肠,对那些慌乱冲动、沉沦无望的人事投之以温和静穆的眼神,对平常人的弱点及局促抱以真诚而深切的同情。她不受性别的羁绊,她克制而内敛,这样的心向与姿态,在我们极速而决裂的语境里,是罕见的境界。
看魏微的《大老郑的女人》等作品,有时候我会想象这个作家的神态:不动声色,漫不经心,却能在瞬间洞悉四围。好作家有收放自如的、强大的控制力,我尤其欣赏那些聪明而不外露、有大智慧但带点焦虑的作家,也许,魏微就是这样的作家。

胡传吉,中山大学文学博士,曾在《红楼梦学刊》《当代作家评论》等刊发表论文十几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