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心灵的隐曲 时代的浩歌
作者:温奉桥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海阔故事汇
“自传”就如萨特所说是通过历史境遇来定义我自身。王蒙的“自我”或者更确切地说王蒙那代人的“自我”是如何形成和“定义”的呢?王蒙的“少共”心态以及他的“宽容”“多元”“理性”等后革命时代的价值理念和原则,其形成的内在根据和实践基础何在?王蒙的“左右逢源,前后通透”和他的“不完全入榫”,“不完全合铆合扣合辙”⑩,以及“摆脱不了的书生、好人习气”⑩,所有这些又有怎样的现实基础?王蒙在《大块文章》之《相差一厘米》中坦言,他比胡乔木周扬们多了一厘米的艺术气质与包容肚量和随和,比作家同行们多了一厘米政治上的考量和成熟,比书斋学院派精英们多了也许多于一厘米的实践,那么又如何理解王蒙的“相差一厘米”⑩?还有王蒙“充当中央与作家同行之间的桥梁”⑩的“桥梁意识”“桥梁心态”,又是如何形成的?王蒙说“我好像一个界碑……站在左边的觉得我太右,站在右边的觉得我太左,站在后边的觉得我太超前,站在前沿的觉得我太滞后”⑩,王蒙的这种“界碑”的“窘境”,又代表着一种怎样的思想现实?王蒙说:“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机遇与局限”⑩,那么王蒙那一代人的“机遇”和“局限”又在哪里?《王蒙自传》成为解读王蒙通向王蒙内心的一把钥匙,《王蒙自传》为读者理解王蒙和那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提供了新的可能。
同时,强烈的哲理性和思辨色彩也是这部自传的显著特色。《王蒙自传》在其本质上是一个带有思想家特质的自传,闪耀着思想的光辉。王蒙在其自传中所思考的许多命题,实际上是整个后革命时代中国社会所共同面对的,在这些命题之中,既凝涵了王蒙的独特的个体性体悟,更通向中国社会的某种思想现实,成为某种共通的经验。王蒙作为一个思想型、学者型的作家,其思想家特点在他的自传中同样得到了充分体现,这构成了这部传记的独特品格和魅力,这是一部具有独特思想内涵的自传。如王蒙认为,“改革”以前中国社会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理论豪华化、政策煽情化、社会生活高潮化”①的特点,“激情常常是和思想的贫乏而不是智慧的丰富联系在一起”①,王蒙对中国社会特定历史文化条件下形成的仇强仇富仇官仇比你“大”的人物的“民心定则”①的认识,以及诸如“中国的政治是变动频仍的政治,也是激情与灵感满怀的政治”①、“天真烂漫也会害人害己”①等的体认和论述,都是一种经验之谈,智慧的结晶,都具有相当的普适性意义。
王蒙不仅仅是一个时代的参与者、见证者,更是一个时代的“反叛者”、反思者。王蒙作为一个独特的精神个体,其复杂性、矛盾性在一定意义上都是时代和历史的“回音”。通过《王蒙自传》,的确可以发现更多的社会和时代的影子,在这个意义上,《王蒙自传》的意义将会越来越凸现。
基金项目:本文是山东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07BWXZ07,中国海洋大学重点资助项目H07ZD10之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中国海洋大学副教授,文学博士
(责任编辑:吕晓东)
E-mail:lvxiaodong8181@163.com
①王成军:《“事实正义论”:自传(传记)文学的叙事伦理》,《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第3期。
②王蒙:《极限写作与无边的现实主义》,《王蒙文存》,第22卷,第186页,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
③ Stephen Spender,“Confessions and Biography”, Au-tobiography:Essays Theoretical and Critical, ed. James Ol-ney,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0, p. 116.转引自杨正润:《论忏悔录与自传》,《外国文学评论》,2002年第4期。
④⑤⑥⑥⑥⑥⑥⑥⑥⑥⑥⑥⑥⑥⑥⑥
王蒙:《王蒙自传》第二部《大块文章》,第141、141、141、323、141、136、187、204、175、176、175、335、175、183、57、156页,花城出版社,2007年版。
⑦卢梭:《忏悔录》(第一部),黎星译,第1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⑧ 转引自辜也平:《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的民族特色》,《文学评论》,2005年第2期。
⑨[日]川合康三:《中国的自传文学》,蔡毅译,第206页,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版。
⑩⑩ ⑩⑩⑩⑩ ⑩⑩ ⑩⑩⑩ ⑩⑩⑩ ⑩⑩⑩
王蒙:《王蒙自传》第一部《半生多事》,第12、18、14、14、25-26、173、350、187、353、179-180、173、180、25、26、75、272、221页,花城出版社,2006年版。
⑨ 李建军:《自传与怀念的道理》,《文学自由谈》,2008年第2期。
⑨ 汪成法:《〈大块文章〉与王蒙的史识、史德》,《山西文学》,2007年第10期。
⑨ 王蒙:《困难与跨越:关于弥赛亚(上)》,《读书》,2008年第2期。
⑨ http://bbs.zol.com.cn/index20060612/index_188_
1237.htl.
⑨ 弗洛伊德:《列奥纳多•达•芬奇和他童年的一个记忆》,见《弗洛伊德论美文选》,第96页,知识出版社,1987年版。
⑨ 郭沫若:《〈我的童年〉前言》,《郭沫若全集》,第11卷,第7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
⑨王蒙:《永远怀念一氓同志》,《王蒙文存》,第15卷,第262页,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
⑨《王蒙自传》第一部《半生多事》腰封,花城出版社,200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