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论坛
作者:史丹丹 等
反思除了自我反思,也可以通过观摩分析他人的教学活动和教学经验来进行。许多事情是旁观者清,教师应该多观摩分析其他教师,尤其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和教学经验,分析他们的教学理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人格魅力等等,并与他们进行对话交流。如有一位教师在上《明治维新》一课时,她以日本的民族名称、国粹、国花、现任首相等知识点的提问导入;由学生自学课本内容,再根据重难点设置问题分组竞答;然后提供中日两国中学生在夏令营生活中的不同表现的资料,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引发学生为国家与民族的发展居安思危,奋发图强的情感。这一节课感触很多,笔者在课中及课后认真反思:自己上同样内容的课时,是如何组织课堂教学的?课堂教学环节、方法、手段和教学效果与她相比,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她的教学哪些是成功的,哪些是不足的的?课后及时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汲取她成功的经验,避免重犯她的教学失误和不当,在多次的比较、反思、修正后,笔者对这节课的教学日趋合理、科学、有效。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2反思的方法
1)自我设问法。即教师通过对自己及他人的教学行为的监控、评价不断地对自己提出问题,然后根据设问深刻反思,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自我设问是反思开始的第一步。它可以在自己的整个教学过程和在观摩他人教学时进行。如在教学设计时,可自我设问:我在教学方案中有否遵循了把课堂教学作为教师与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等新课程理念?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对各种情况我该分别如何处理;
2)实践研究法。把自己的历史课堂教学作为一个研究对象进行假设、验证和反思总结。首先针对教学问题提出假设,再制定出解决问题的行动方案,接着展开教学活动进行验证,并根据教学活动的实际需要对教学方案适当调整,然后总结归纳。通过一系列的假设-验证-反思的行动研究,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必将有很大的提高;
3)对比研究法。俗话说:“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来反思自我。同样的课,可以把优秀教师或特级教师的备课思路、教案、课堂活动与自己的教案、课堂进行比较,找出理念上、师德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取长补短,提升自己;
4)交流探讨法。“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每一个人对问题的看法是不同的,可以把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让同行讨论,集思广益,从交流、讨论中反思教学的得失,弥补自己的不足;
5)反馈研究法。从学生的成长情况(包括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历史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的反馈,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活动,往往会有“醍醐灌顶”的顿悟;
6)案例分析法。教育案例是训练和发展教师“反思”能力的有效途径。历史教师可以把自己或他人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或成功之处作为一个案例,进行诊断、剖析、反思教育教学法中的行为,可以清楚地认识有些做法为什么取得了成功,有些做法为什么效果不够理想。通过案例分析,提炼并明确有效的教学行为及其理论依据,从而更有效地指导今后的实践;
7)总结记录法。这是反思的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通过以上的反思探索,教师应及时作一总结,然后记录下来,这样就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否则事过境迁,很快遗失,那就十分遗憾。经过日积月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必将获得一笔宝贵的教学财富。 历史教师反思的过程实际上是使历史教师在整个历史教学活动中充分地体现双重角色: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只有通过反思,历史教师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提高历史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自觉地意识到自己的教学经验及其局限性,加以调整和修改,形成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的先进的历史教学理念和个性化历史教学技能。
创设良好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王 瑞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创设良好教学情境是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学习的一种教学艺术。在教学中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能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主动探索,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就数学而言,创设良好教学情境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创设发现情境
数学教学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现成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发现,培养创造思维的品质,教师围绕教学目的,根据教材内容,创设发现情境,正是着眼于此。
例如,在讲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节时,笔者在课前先准备一些三角形硬纸片和一把剪刀,上课时,先向学生提问,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是多少?这时学生会紧锁眉头,积极思考。这时,请一个学生上来,让他把一个三角形纸片的三个角剪下来,然后拼在一起,结果组成了一个平角。让另外几个同学把另一些形状不同的三角形纸片做类似的实验,得到同样的结果,这说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