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图书馆:管理公正与落实科学发展观

作者:王 虹




  图书馆内实现人权层面的“以人为本”,就是不仅应维护和实现馆员的人格权,如生命权、亲权、监护权、继承权等,还要特别重视馆员的身份权,如人身自由权、安全权、隐私权、荣誉权等。当前尤应关注的是馆员的竞聘权、著作权、发明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图书馆必须充分尊重馆员的生命和尊严,尊重馆员的劳动和创造,“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8]
  但是,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一致的。国家为公民行使上述权利既提供了保障,同时要求公民行使权利时不能超出法律所给定的范围。如,我国宪法对自由权的行使规定了“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它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等7个方面的义务。因而,在任何时候,任何馆员既不能享有绝对的权利,也不应承担单纯的义务。图书馆既要维护馆员的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也要保证馆员的自由与纪律的统一性。如果允许某些馆员拥有自由而不遵守相应的纪律,就无法体现以“每个”馆员的人权为本的精神。图书馆必须公平、正义地处理馆员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维护馆内自由与纪律的统一。这是所有馆员的普遍诉求,也是图书馆管理公正的重要任务。各类型图书馆都应努力强化管理,积极保障馆员权利的充分实现,从而凸显图书馆管理的公正性和“以人为本”的精神。
  
  3.2管理公正体现了生活层面“以人为本”的原则
  “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9]所以,图书馆要为“每个”馆员的根本利益谋发展、促发展,让时代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馆员,还必须切实实现生活层面的“以人为本”。
  馆员作为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的人,其有关利益都应得到维护、实现与发展,图书馆要“以每一个馆员的利益为本”。可是在维护人的合法利益的生活中,难免发生如馆员个人利益之间、与部门利益,或部门与全馆利益之间的矛盾。坚持生活层面“以馆员为本”的原则,合理解决这些利益间的对立和冲突,也离不开公正管理。
  作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只有正确调节国家、社会、图书馆和馆员的利益,同时全面反映各层次馆员的利益,恰当处理馆员的个人利益与集体、整体利益、长远和当前利益、根本和具体利益等的关系,才能使“以馆员的利益为本”得到充分实现。图书馆必须公正管理,通过规定馆员的行为规范、化解矛盾的程序和原则的体系等,公平合理地保证馆员获得应有的利益,如使馆员接受基本同等的应有教育,享有大致相同的发展机会,平等地参与竞争和社会生活等。图书馆既不能以牺牲某种利益来换取其它利益,也不能为了某人的合法利益而损害他人的合法利益,否则,就违背了以“每个”人为本的原则,管理也将失之公正。图书馆实施管理公正,积极创造馆员维护个人权益、最大限度地发挥聪明才智的和谐环境,是图书馆全面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可靠保证。
  
  3.3管理公正反映了工作层面“以人为本”的实质
  实现工作层面的“以人为本”体现的是以人为根本动力,在图书馆内部管理中其关键在于“以馆员的作用为本”,实质是坚持“以馆员的人才为本”。
  “以馆员人才为本”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努力发挥人才发展先进文化生产力的作用;二是深入认识馆员人人可以成才的客观规律,广泛培养专才和通才。馆员的创造活力的全面激发,不仅需要图书馆对人才有真挚的感情,而且需要图书馆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管理机制。
  图书馆以馆员人才为根本动力,应创造三方面条件,首先是建设好人才队伍。而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以及广泛培养人才,最终形成人才队伍规模,则必须建立或完善公正、有效的人才激励和选拔的管理机制;
  其次,是使用好人才。拥有人才而不会使用,既留不住人才,也等于没有人才。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工作环境的改善以及图书馆人的感情都能留住人才,但对留人效用最大的,是使其充分实现人生价值的机制。图书馆应搭建管理公正的平台让人才脱颖而出:一是平等竞争;二是热情引导;三是确认人才地位,准确地体现“以人才为本”的实质;
  第三是服务好人才。图书馆为人才服务的主要任务是创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使之有安全感和荣誉感。这里需要馆员的支持以及人才间的相互帮助,特别是馆长等的有力保障。在努力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同时,要积极实行馆长负责制,让图书馆工作的成效与馆长的切身利益直接挂钩,使馆长在感情上重视人才,从理性上服务人才,从机制上保障以人才为根本动力的各环节都能正常运行。
  
  综上所述,还应做如下补充:
  1)管理公正作为图书馆公正的构成、社会公正的基础,反映着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特点和社会进步的特征,其内涵和标准必须与时俱进地不断充实和完善,积极适应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
  2)公正是个相对概念,社会生活中很难实现绝对的公正,而绝对化的平衡仍会失之激励和活力。在很多情况下,发展的超越恰恰是打破原有的协调。图书馆管理公正必须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各类型图书馆都应因地制宜地实施管理;
  3)管理的过程也是培训的过程。图书馆内部管理实现“以人为本”的程度,体现着图书馆管理的层次和水平。在管理中深化对“以人为本”实质的认识,强化对管理公正的研究,使馆员把图书馆人和社会人的角色视为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努力构建图书馆的和谐及与社会的和谐,是馆长等义不容辞的责任;
  4)图书馆内部管理坚持“以人为本”,应充分考虑馆员个人的权益要求和实现个人价值的需要,不能仅以图书馆的利益为转移。管理公正的价值导向不可避免地有利己主义、确保自身利益的狭隘趋向,图书馆的管理公正也必须符合社会公正的总体要求。
  
  参考文献
  1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
  2张尚仁.管理管理学与管理哲学.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
  3[美]赫伯特A西蒙.管路决策新科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4 杨文士,张雁.管理学原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5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6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7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8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 版社,1972.
  9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北京:人民出 版社,197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