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英国中学生涯教育及其启示 等
作者:陈 娜等
3 作为衔接桥梁的高中教学策略
1)认真调查分析,做到知己知彼。调查了解学生在初中课程的学习情况。要及时将所掌握的学生情况综合分析整理,在此基础上建立学生学习档案。对学生普遍反映、暴露的问题要记录下来,给予特别关注。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素质状况,才能对以后教学的深度、广度处理做到应付自如;
2)抓住重点问题,培养新的学习方式。新的学习方式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为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习,新课程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有明确的责任分工,促进学生之间能有效地沟通。在探究性学习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3];
3)注重学习方法的衔接,教给学生终身学习的方法。首先让学生掌握所学学科的特点,了解学习的规律。例如地理的学习很贴近现实生活,让学生从身边的事、身边的现象去了解地理,掌握地理知识。而现实生活却是丰富多彩的,如果在教学中能注重把丰富多彩的生活融入到枯燥乏味的教材中,定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学有所值,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丰富和提高。而这种学习能力是贯穿于学习始终的,并不分中学还是大学;其次教学中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连续性,认识到学习不是由一个个考试通过即可置之脑后的关卡,而是前后相承的知识链,是彼此相关的知识网络——这就开阔了他们的学习视野,教给了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使他们获得走出校门后继续学习的信心和能力。这就涉及到终身学习的问题。终身学习不是从离开学校后才开始,终身学习应该从学校教育就开始;
4)注重评价方式的衔接。进入高中,对于学生学习评价应有一个良好的衔接, 使学生认识到分数确实能体现一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的运用, 但并不全面。如把评价进行类型的细化, 可以分成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人内差评价, 并且注意这三种评价方法的相互补充、相互融合。又如把评价内容进行扩展, 可以分成知识掌握状况的评价、技能形成状况的评价、能力发展状况的评价和情感发展状况的评价等。注重考试结果的同时, 也侧重平时学习的过程: 课堂学习的思维度, 课后作业的理解度, 研究性学习的参与度, 实践活动的合作度等[4]。多方式、多手段地去评价一位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情况, 使评价起到真正的作用,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高中阶段的顺利过渡,同时也会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与高等教育衔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地理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林昊.新课程背景下初稿中教学衔接的思考[J].引进与咨询.2006,(9).
3 李建平.实现学习方式多样化[J].中国教育报,2001-09- 27(2).
4 何四群.初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衔接的探讨[J].地理教育,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