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教学效率研究综述
作者:石小芳 姚 璐
[关键词]教学效率,人格特征,教师行为,学习活动,师生交往,合作活动,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07)06-0502-04
近年来,关于课堂教学的效率问题日益受到教学论研究者的关注,但是关于教学效率的实质性研究还没有正式纳入教学论研究中,为此要对教学效率进行一番深入的科学的理论探讨。本文对当前教学效率的研究状况进行概述,以期为构建我国以教学效率为核心的教学理论抛砖引玉。
1关于教学效率含义的研究
关于教学效率的定义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概念。学术上主要有两类界定方式。一类是从经济学和物理学中的“效率”的角度来定义教学效率,把课堂教学效率等同于做功率、机械效率和劳动效率;另一类是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角度来定义教学效率,通过对教学效益、教学效果、教学效率三者的关系进行分析来引出教学效率的含义。
关于第一类定义方式主要有以下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观点一:“课堂教学效率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教学时间和总教学时间的比。”[1,2]
观点二:“课堂教学效率等于教学中有效教学时间与实际教学时间的比值。”[3,4]
观点三:“课堂教学效率是指实际教学时间与有效教学时间的比率。”[5]
观点四:“教学效率等于教学成果与教学投入之比。”[6]
观点五:“课堂教学效率与课堂教学效果成正比,与课堂教学时间成反比。”[7]
关于第二类定义方式主要有以下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观点一:“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学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教学效果是指教学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相符的部分,它考察的重点是学生,是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相吻合适度的评价;教学效率是把教学活动看作是一种精神生产活动,沿用经济学的概念就是投入与产出之比,教学效率始终追求的是以低投入获得高产出。由于教学投入的直接表现是教师和学生的时间、精力的投入,教学产出的直接表现是教学效果,教学效率可以由公式表述为: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