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基于场域理论的高校三维权力结构分析

作者:李 曼




  1)学术权力会影响到一所大学的学术风气和创新能力,因此要界定学术权力的范围,避免学术权力“虚化”的同时,为学术的发展提供合法化的平台。学术权力的范围应停留在为重大事情的决策提供咨询上,对行政权力进行严格的监督上,防止学术腐败和学术霸权以及加强学术委员会自身的建设上;
  2)学术权力的主体要有科学的产生机制,避免没有学术水平的领导利用自己的职权把自己树立成单位的学术权威,因此健全和完善学术权力的制约机制是当务之急,可以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学术代表,把真正具有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学术人员选入学术权力机构,代表学术人员行使权力;
  3)学术权力机构要为文化资本的活化与提升提供技术与资金的保障。学术权力机构要建立资源和技术的互动发展机制,设置文化资本活化的专项基金,在此基础上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吸引政府资本、民间资本和外国资本的进入;
  4)学术权力机构要积极搭建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平台,充当文化输入与输出的桥梁,实行“引进”与“走出”战略,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等加大文化资本的投资力度,同时把自己国家的文化通过媒体宣传、文化出口、政策调整等手段进行活化和提升。
  
  3经济资本与市场权力
  
  所谓经济资本,是生产的不同因素(诸如土地、工厂、劳动、货币等)、经济财产、各种收入及各种经济利益所组成的[1]。布迪厄所说的经济资本指的是可以兑换成货币,也可制度化为产权的资本形式。市场权力是指在高校内部形成的关于人、财、物等高等教育资源及组织运行等校内市场所产生的自发性影响力[7]。(笔者把学校场域看作是社会的一个子场域,因此对市场权力的界定只限于高校内部)布迪厄认为市场场域里资本的分配是不均衡的,关系网络及其相应的团体组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制度化代理形式,资本往往集中在一些代理手中,这种代理的功能保证了资本的集中,从而可以有效的运作和调配这些资本,在市场场域的运作和调配过程中,表现为多种多样的交换活动,并在交换中实现行动者的相互调整和相互竞争,使不同的资本配置到不同的个体行动者手中。根据他的观点,经济资本与市场权力的关系就是高校市场权力对经济资本的配置问题,这正如市场交换一样,场域中流通着不同行动者所交换的资本,也流通和不断再分配行动者在交换中所得的利益和价值,因此把市场机制引入到高校资源配置中去,并依据高等教育与经济的互动规律,借助市场的自发调节将有限的教育资源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
  1)要建立生态化的高等教育资源利用及循环模式,把高等教育系统内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利用由线性模式转化为互动发散性模式,使整个学校的各种教育资源形成一个生态系统。从人力资源来看要建立一个高素质、结构合理、善于创新的教师队伍,从物资上看要加强内部教育资源的管理和利用,从融资上看要扩宽集资渠道;
  2)高校的专业结构要与就业结构相适应,学校应根据我国的产业结构和社会的需求设置专业,避免有限教育资源的浪费。高校专业设置实质是其服务社会的一项功能,因此高校要重点培养既有宽厚的基础知识又具有应变市场的创新能力的研发人才和实用技术人才;
  3)沟通各院系,建立资源共享和调配机制,实现“共赢”。各院系要打破封闭式的管理模式,实行资源共享,特别是价值比较高的科研、教学仪器、实验场地设施等相互开放,资源的持有者和使用者之间可以实行有偿服务,通过签字协议的方式把共享关系明确化、固定化,既节约了教育资源的成本,也提高资源利用率;
  4)要建立资源利用考评机制,完善激励与惩罚策略,对资源利用效率高的部门进行共享节余的成本,并与工资,奖金,职称挂钩。要真正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就要对不同的工作采用不同的激励手段和激励程度,对资源重点配置对象进行重点考核,以便及时反馈和调整。
  
  4象征性资本与三维权力结构
  
  所谓象征性资本,又称为符号资本,是用以表示礼仪活动、声誉或威信资本的积累策略等象征性现象的重要概念,声誉或威信资本有助于加强信誉和可信度的影响力,这些资本是象征性的,因此某些经济学家称之为“不被承认的资本”或“否认的资本”[1]。但实际上,正如布迪厄所指出的,它同时具有被否认和被承认的双重性质,或者说它是通过“不被承认”而“被承认”的,它是通过无形或者看不见的方式,达到比有形和看得见的方式更有效的正当化目的的一种“魔术般”的手段和竞争力量[1]。伯顿R克拉克在《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一书中深入的讨论了高等教育系统的权力问题,并提出和讨论了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和市场权力所构成的“呈三角形的协调模式”[8]。后来,弗兰斯F范富格特主编的《国际高等教育政策比较研究》中,作者更加明确的认为,高等教育中有三种主要的力量在起作用:那就是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和市场权力,并且这三种力量“在高等教育的不同层面都有体现”[9]。因此借助克拉克和范富格特的说法,要建立和谐教育场域,就要把场域内的文化资本、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视为一个资本三角,并通过各种资本和对应权力的相互转化,形成平衡和制约的关系,资本三角最终把形成的合力归于象征性资本上,提升了学校的声誉和威信资本。在这个模型中,校评议会是最高的权力机构,决定着学校的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和市场权力,但必须有科学的产生机制,在校评议会的基础上设置各级评议会,最终将各级重大事务提交校评议会统一决定,校评议会由行政办公人员、学术人员和资源配置部门的人员按照一定的比例构成。在行政场域中,要设立外事办和各级行政办公室,外事办负责处理与国外以及政府有关的一切事务,各级行政办公室负责整个学校的行政事务,但两者都统筹于校评议会。在市场场域中,要设立校资源调度室,负责对整个学校的教育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设置学科资源调度室,对相关学科和学术研究进行资源共享,还要设立各级资源评估委员会,对教育资源的利用情况进行评估,以便作出奖惩。在学术场域中,设置校级教授会、学科研究所和学术委员会,为教授们行使学术权力提供制度与机构保障。此外,学校还应成立专门的独立机构——监督委员会,对学术权力、行政权力和市场权力给予适当的限制,防止一方权力的无限扩大。
  
  参考文献
  1 高宣扬.布迪厄的社会理论[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2庞海芍.大学管理中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0).
  3吴坚.高校管理中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协调[J].高等教育研究,2005,(8).
  4李全生.布迪厄场域理论简析[J].烟台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2).
  5田向东.布迪厄与社会实践理论[J].社会经纬,2000,(12).
  6 布迪厄,华康德著.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论[M].李 猛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7胡仁东.全力与市场两种教育资源配置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2).
  8 伯顿R克拉克著.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M].王承绪译.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
  9弗兰斯F范富格特著.国际高等教育政策比较研究[M].王承绪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