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作者:邢小琴
1跨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1)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现代化的进程加速了精神和物质产品的流通,将各个民族纳入到一个共同的“地球村”中, 跨文化交际成为每个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一个企业若想让自己的产品畅销国际市场,不仅需要高超的经济和技术手段,而且需要深入了解对象国的文化,使该产品在包装设计和实用性方面符合对象国民众的心理需求。如,在中国,“龙(dragon)”是我们的精神图腾,是吉祥和权力的象征,中国人也以作为龙的传人而倍感自豪,然而在西方人眼里,对“龙”就没有这份特殊的情感,甚至将“龙”理解为一种张牙舞爪的可怕的怪物。 如果某一企业家对此不甚了解,将印有“龙”图案的产品推向国际市场,试想这种产品能否刺激西方人的购买欲?能否给企业创造高效益?
1)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现代化的进程加速了精神和物质产品的流通,将各个民族纳入到一个共同的“地球村”中, 跨文化交际成为每个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一个企业若想让自己的产品畅销国际市场,不仅需要高超的经济和技术手段,而且需要深入了解对象国的文化,使该产品在包装设计和实用性方面符合对象国民众的心理需求。如,在中国,“龙(dragon)”是我们的精神图腾,是吉祥和权力的象征,中国人也以作为龙的传人而倍感自豪,然而在西方人眼里,对“龙”就没有这份特殊的情感,甚至将“龙”理解为一种张牙舞爪的可怕的怪物。 如果某一企业家对此不甚了解,将印有“龙”图案的产品推向国际市场,试想这种产品能否刺激西方人的购买欲?能否给企业创造高效益?
2跨文化教育的可行性
在现今的英语教学中,人们普遍忽视了跨文化教育。原因在于:其一,人们认为中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语言知识的传授;其二,认为跨文化教育太深奥、复杂,且不易操作。但实际上,跨文化教育是可以在语言教学的各个阶段、各个层次上进行的。现今英语教材涉及英、美、加、澳等国的英语及其变体,含有极其丰富的内容。其鲜明特点就是“文化渗透”,即在教材中逐步介绍中西方文化背景知识,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的差异,增强其跨文化意识。教师只要勤于思考、善于挖掘,就会发现跨文化教育并不是深不可测的,它存在于语言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可以通过各种语言材料,如课文、情景对话、日常口语、听力训练,甚至在语法讲解中进行跨文化教育。应该相信,运用各种语言素材,采取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教育是可行的。
3跨文化教育的方法
跨文化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地、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
1)加强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将中西文化在称呼、招呼语、感谢、谦虚、赞扬、表示关心 、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自觉自然地渗透到英语教学中;
2)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可以收集一些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外国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运用英语电影、电视、幻灯、录像等资料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英语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向学生推荐体现外国文化的简易读本,以增加对英语文化的了解;组织英语角,英语晚会等,创设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加深对文化知识的实际运用。
4跨文化教育的一些具体作法
由于笔者近年来主要从事大学英语阅读、听说等教学,而在教学中特别注重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所以就大学英语教材有关内容主要是阅读和听说方面浅谈一些具体作法:
1)大学英语阅读中的跨文化教育。大学英语阅读教材中包涵了许多跨文化因素,这为开展跨文化教育创造了条件。实际上,英语阅读本身就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读者面对的读物是用外语写成的,而该语言又与他所不熟悉的文化紧密地联系着。要真正理解所读材料的内容,不仅要掌握足够的语言知识,还要了解一些说英语国家的风俗、文化、宗教等。这样才能在阅读中充分理解。如在泛读一课From Mr. Walton's Diary一课中,有这么一句话,Spring weather is changeable. It is sunny in the morning but in the afternoon it suddenly becomes cloudy and it looks like rain.在此可以给学生介绍英国的特殊气候条件,The climate of British Isles is generally mild,not very cold in winter,and never very hot in summer.There is always an element of surprise in the British climate.In Britain,where we never know from one day to the next what is in store for us.No wonder the most common topic of conversation in British life is the weather.使学生不仅对英国的地理气候有所认识,而且以后的阅读理解只要涉及到这个方面,学生便能比较容易理解文章。又如在The Date Father Didn\t Keep一课中,Father did not keep the date because of a misunderstanding:people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read the date differently.在此向学生介绍欧洲国家与美国以及与中国之间在表达日期上的差别:The normal way of writing a date in America is to write the month first, then the day, and then the year. These differences can cause a lot of confusion.了解了这一点,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应用当中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和误解,达到正确表达和交际的目的;
2)大学英语听说训练中的跨文化教育。日常的口语交际,尽管语言形式比较简单,但其中也存在很多的跨文化因素。对学生而言,真正的困难不是如何正确地发音或拼写,而是在实际中如何恰当地运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模拟情景,要有所针对地介绍其中所包涵的文化因素,把语言放到具体的语用背景下进行教学。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得真正的交际能力,避免出现交际中的语用错误。比如大学英语听说教材当中,有很多内容涉及相互之间介绍自己的内容,因此要经常让学生参与进来,学生常常会问这么一个问题:How old are you? 这在中国问:“你几岁了?”是一件很平常的问题,以表示关心和亲切;可在英语国家这样问就不恰当,除了对小孩,人们不轻易问一个成年人特别是女士或老人的年龄,以免冒犯他人隐私权。所以在跨文化交际中要避免问以下这些问题:How old are you?Are you married?How much do you make every month?What's your religion?What have you been busy doing?So you're divorced,what was the reason?这些“关心”式的问题对中国人并没什么不妥,但是对英美国家人士来说是属“个人隐私”问题,他们很重视privacy,不愿别人过问个人之事。因此, 根据他们的习惯,这样的问题不宜过问,否则就是失礼。大学英语听力教材中有部分材料是来源于电话对话,因此要告知学生打电话的对话,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规则。比方说英国英语里私人打电话的模式一般为:①电话铃响;②接电话者自报电话号码;③打电话者要求与某人通话。这样能让对方明白有无挂错,这种接电话的人,大多属于“绅士阶层”或“文明社会”。教师在教学中要提醒学生用以下常用语:“This is